隨著谷歌放棄在華音樂搜索服務、百度整合旗下音樂資源打造正版音樂,國內數字音樂行業正悄然發生改變,正版化加速的同時,收費時代也在到來。與當前視頻行業一樣,不久的將來,習慣數字音樂免費的網友或許將習慣為獲得更優質服務而付費。
各大音樂平臺醞釀今年底或明年初數字音樂下載收費,并探索更多互聯網增值服務。用戶在獲得原有基礎免費試聽服務的同時,可通過付費方式獲得接近CD水平的ape、flac格式音樂或MV,并獲得其他付費權利。
這將是近年來音樂網站少有的集體行動。包括QQ音樂、酷我、多米、酷狗等音樂平臺已同意這種收費模式。此前,多米音樂總裁石建平透露,多米音樂將對優質數字音樂采取付費下載??嵛褻EO雷鳴也表示,免費加收費模式是做大做強必然選擇,酷我在嘗試收費模式。
業內人士稱,行業正探討實施的音樂收費模式,是各大唱片公司與音樂網站共同討論的結果。各家集體醞釀音樂收費模式的原因在于,唱片公司和音樂網站發展艱難,需要構建一個更健康生態鏈,在國內音樂版權保護加強、國際唱片公司施壓及這6到7家音樂平臺占據市場超過85%份額的情況下,也有一批希望獲得高品質音樂的用戶愿意付費。
但并非所有人都看好音樂網站再一次的收費嘗試。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微博)即是其中之一,他對騰訊科技表示,數字音樂收費是全球趨勢,中國用戶能夠保持和世界接軌,也是對原創者尊重,然而,用戶多年養成免費習慣,從不愿付費到付費階段有難度。“我希望數字音樂收費模式可成,但不會抱特別樂觀態度。”
盡管在音樂收費的過程中會遭遇很多挑戰,但不管怎么樣,邁出第一步很重要。騰訊QQ音樂市場拓展組高級市場總監吳偉林指出,數字音樂要健康發展需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大家都同意收費,第二步是共同打擊盜版音樂,第三步是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數字音樂之殤——大家日子真的很難
談起數字音樂,不得不提及谷歌(微博)曾經的合作伙伴——巨鯨音樂網,在谷歌關停音樂搜索服務后,巨鯨徹底成為無水之“魚”,擱淺在了數字音樂的海灘上。巨鯨CEO陳戈近日對騰訊科技透露,巨鯨人員已縮減到不能再縮減階段,公司正在艱難轉型。
巨鯨的命運并非個案,國內眾多音樂網站生活艱難?;ヂ摼W音樂沒有好的盈利模式,盡管擁有巨大流量,但廣告轉化率并不高,而版權費用及運營費用卻高企??嵛褻EO雷鳴坦言,盡管酷我音樂用戶突破2億,每個用戶實現的廣告價值卻非常低。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音樂產業即使在線下也難以賺錢。這和視頻行業不同,網絡視頻基本復制電視模式,電視模式廣告被大眾所接受,這使得網絡視頻的價值呈現,但當音樂觸碰到互聯網后,卻無法像視頻一樣復制傳統模式,酷我經過多年艱苦打拼,也僅僅是宣稱告別燒錢階段,基本實現打平,日子依然艱難。
這兩年國內除多米音樂獲得華誼和A8投資外,數字音樂領域投資并不多,投資人普遍看淡這一業務。李開復曾主導谷歌在華推出音樂搜索服務,但創辦創新工場后,李開復對這一領域關注并不多。李開復表示:“你看我們投資50個公司,有幾家是音樂的,我們要認為有商業機會的我們就會做,我是衷心希望數字音樂能夠有商業機會,但我們認為很難。”
即便強勢如當初的百度MP3搜索,面臨命運的改變,其在百度地位已大幅降低。MP3搜索的流量一度占據百度整體流量三分之一,現在來自Alexa的數據表明,MP3搜索流量只有4%。在音樂版權保護加強、在線試聽成潮流情況下,百度MP3不可避免的要被邊緣化。
并非僅中國數字音樂如此,國外數字音樂產業也面臨挑戰,除蘋果iTune音樂商店大獲成功外,即便風頭正勁的Pandora和Spotify命運都很坎坷,均無法擺脫虧損的命運。
以Spotify為例,其得到華納音樂、索尼、百代等唱片公司支持,并接入Facebook平臺,從歐洲火到美國, 2012年8月Spotify付費用戶突破400萬,活躍用戶數也超過1500萬。不過,高昂音樂版權費用使得Spotify一年虧5900萬美元,瀕臨破產。
Pandora的商業模式取決于“獲得授權以及向音樂和錄音作品的版權所有人支付版稅”。隨著版稅提高,Pandora虧損或將擴大。蘋果iTunes、谷歌音樂、Rhapsody、Spotify都有可能構成巨大威脅。更早之前,數字音樂網站先驅Napster則在唱片業界圍剿之下衰亡。
數字音樂的更上游——唱片公司日子也不好過。宋柯是中國唱片業風云人物,曾推出過汪峰、金海心、老狼、李宇春等歌手經典專輯,去年一度轉型去賣烤鴨,并發出“唱片將死”論調。另一例子是滾石,從80年代羅大佑的橫空出世到90年代李宗盛締造的都市情歌,滾石在華語世界擁有很高地位,但滾石老板在金曲獎上不是發出感謝的話語,而是打出充滿悲情意味的“請電信業不要再虐待唱片業”的橫幅。
告別免費時代——構建更健康數字音樂生態鏈
數字音樂行業正陷入惡性循環,音樂網站、唱片公司、音樂人均未能從互聯網快速發展中獲益,不再努力創造好的音樂產品,反過來用戶雖然獲得了免費的音樂試聽,但更多時候只能停留在過去經典歌曲中,用戶本身也成為受害者。
“數字音樂產業鏈需更健康發展,很多歌手,包括詞曲作者很努力,歌也很火,但他們可能沒什么太多收入,這會導致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再愿意創作。這些年在中國真正特別優秀,好的音樂作品比較匱乏。”酷我CEO雷鳴說,免費的模式并不一定對行業發展有好處。
數字音樂首先嘗試的是下載收費,盡管云播放已成為潮流,但云播放更多的是用緩存技術,用戶可在本地播放,但并不真正擁有。下載是真正擁有,擁有之后可把音樂導到各種設備。在下載收費的背景下,音樂網站會對緩存有數量限制,達到一定緩存數量前面音樂丟失。
雷鳴說,對于希望享受高質量音樂服務的用戶來說,音樂網站可能會實施會員制,在音樂下載收費的同時,酷我希望在免費和互聯網增值服務方面有些積極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