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樹立高的期望值并加以衡量
作為領導者,你需要設定足夠高但仍合理的期望. 足夠高使得你的團隊不會感到無聊。仍合理使得他們不至于油盡燈枯。你要給他們創造一段經歷使得在旅程結束時,他們回過頭來看會說 - "他妹的, 我都沒想到我居然做到了這個. 這個屌爆了." 在Facebook, 和其他硅谷高技術公司一樣,期望同薪酬相結合. 每半年Facebook都有5-6個公司級的大目標, 所有人的獎金算法中都會考慮該目標的完成情況. 因此樹立明確的期望本身就至關重要。
另外, 你需要找到一個不容爭辯的途徑來衡量期望. 我花了大量時間和團隊一起制定下季度里最重要的3-5個目標并有數據化的衡量指標 (一個目標背后可以有多個指標)。根據工作量把目標分別委派給單個或多個攻城獅,或者讓他們自己攬。在這一情況下,我們不僅有可衡量的目標,使得我們可以迅速地說出來我們在做什么做到哪了,同時也知道每個具體目標后面的負責人是誰。團隊的表現和個體表現掛鉤, 所以他們失敗了我即不成功. 例如, 當年我們團隊最大的成果就是在一年時間里,通過每季度不同的指標,讓信用卡支付的投訴率降低了75%.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期望還是要基于現實要合理. 在你只有10%的市場份額的時候卻幻想10幾倍的收入增長無疑不現實. Steve Jobs喬老爺是這方面的老手, 非常善于推動他的團隊超越潛能但同時也榨干他們(雖然他們后來還是為他們所做到的而自豪一輩子)99.9%的領導者不是喬老爺, 也不需要是。更可行的是在團隊的真實極限中找到一個可持續性的驅動來激勵團隊超越自我.
4
重視數據而不盲從數據
決定產品方向時, 要的是想象力, 激情和膽量, 而不是數據. 數據能讓你的團隊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不出軌, 也有助于產品從“一開始是什么樣”到“最后應該是什么樣”的逐漸優化成型. 但數據不能幫你決定方向. 舉個例子, 當我們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上壓上我們團隊所有的資源的時候, 我們忐忑不安. 但是我們堅信一點, 現有的基于人工規則引擎的防欺詐系統會很快成為死胡同, 因為它太死板而且不易規?;蕴幚泶髷祿?。所以, 就像在電影指環王中Frodo明知通向Mordor的道路很黑很冷很危險, 但那是一條他必須要選擇去走的路; 我們選擇了在機器學習上壓上所有的寶。失敗, 整個團隊會很難看; 但我們決定走艱難但我們認為是正確的路. 這種思路同樣應用在如何設計用于用戶報告(外部工具)和案例審查(內部工具)的工具來應對潛在的欺騙行為。我們最后決定的方向是"進行自動處理"和"建立反饋機制"。直接拋給人工來處理總是很容易被選的一條路, 因為只要建立一個人多人傻的客戶支持團隊即可. Lame! 我們希望通過自動處理來解決大部分的欺詐案例,而把精力則放在那些確實需要單獨處理的特殊案例上, 同時把從業務支持團隊(即客戶支持部門)的處理意見自動采集并集成到下一輪的機器學習中去。由此, 我們的機器判斷會越加精確和聰明且與時俱進.
但你不能忽視數據。沒有數據的支撐而一味靠直覺走黑路, 很容易走岔道, 甚至大錯特錯。有一段時間我們認為爬行工具(通過分析關聯的cookie,信用卡)可能可以找到很多欺詐的同伙。通過實驗結果卻發現, 這種預期是否成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前流行的欺詐行為的特點. 比如, 當失竊或販賣信用卡的案例非常普遍的時候,關聯分析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如主要情況是帳戶被黑或小寶們冒用媽媽的信用卡去網游消費時,關聯分析就作用不大。直覺在現實前面碰了一臉的灰。不過幸運的是我們很快意識到這點且把這個項目叫停了, 所以沒有浪費太多的資源。
另外, 順帶提一下A/B測試。A/B測試并不會告訴你去做什么產品,但它可以幫你確定實現產品時的哪個細微版本更能揪住用戶大爺們的心.
5
避免無謂的時間浪費
剛進Facebook做工程師的時候,我非常享受那種日夜泡在碼海中的感覺。后來慢慢的承擔的項目責任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寫代碼的時間越來越少(但絕大多數時候仍占大頭). 有時候更多的是把時間花在決定產品的方向和設計上。很多事情是和產品經理設計人員一起搞的. 但在Facebook攻城獅們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有些時候是拍板的權力。Facebook希望攻城獅們有王者風范. Facebook希望攻城獅能決定自己要做什么應該做什么, 而不是總是"被決定"做什么(一種流行的說法是,write your own job description). 因此,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思考這些問題 - 哪些功能需要添加,哪些功能需要刪掉,需要開始或停掉哪些測試,我們正在流血流汗的是不是現在最最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是該花時間優化用戶交互流程呢, 還是減少出錯率, 還是讓系統更快, 等等。這些問題很傷腦筋, 答案經常不確定, 比一個勁碼到手抽筋要難. 但這些問題很重要, 甚至可能決定了你熬的日日夜夜究竟有沒有必要. 建議所有的攻城獅思考思考代碼之外的這些問題, 團隊領導者就更有必要了. 當然, 攻城獅的大多數時間還是應該花在代碼上.
那究竟哪些時間不應該被浪費呢?
很多, 但我只舉兩個我認為最重要的例子。
郵件。不是所有郵件都發而平等。有些郵件純粹打醬油的. 有些郵件是不需要馬上處理的. 我嘗試使用過濾規則來踢掉打醬油的郵件, 突出需要馬上處理的重要郵件。對此,分享兩點。
1) 建立一個適合你的郵件過濾系統. 我會對重要和緊急的郵件做即刻回復,而暫緩處理那些可以等到晚上再回復的郵件(尤其是發自我自己的團隊,產品經理,兄弟連和頂頭的不頂頭的上司們的郵件)。但是,我要確保在我掙扎的爬到床上之前,把這些郵件全部處理掉, 讀的讀, 回的回。對于那些僅供參考的郵件,過濾系統會將其塞到某個固定的角落,我隔三差五去瞅瞅。此類郵件諸如某酒鬼詢問Napa Valley哪個酒窖比較正點等等. 這些郵件通常比較有趣, 挖的坑很大很深所以也很耗時間, 我通常不跳或者不馬上跳。
2) 廣而告之你的個人郵件處理策略. 我讓我身邊的戰友們知道我是如何處理郵件的, 并把這個政策放到我所有的郵件末端。如是說 - "正在嘗試個人郵件處理策略-為了戒掉Email癮, 我將強迫自己每隔三小時或以上查看一次Email,急事請電話/短信/IM我" 這么做更多的是讓別人明白不要指望馬上得到回應. 其實我查email比每3小時要頻繁, 但至少不用馬上逼得去回每個email了, 我可以憋著悠著點. 因為如果真的很急, 我的iPhone應該已經響過了. 而且, 批量處理真的效率要高很多. 不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