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性能測試個人覺得二點是性能數據分析及性能測試覆蓋面,我們在面對性能測試是用什么想法能達到最大的覆蓋面,避免遺漏某些重要的性能測試點,因為某些產品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會因不同的時間差異出現不同的性能測試點,靚湯老師有沒有一個好的辦法來盡量避免這種“漏測”現象,也就是how的問題;數據分析基于產品歷史數據或公司/市面差異化產品數據,做性能測試數據分析時有哪些坑需要注意?
答:覆蓋率避免漏測:
問:希望能結合具體的案例,講講怎么設計場景,增加壓力的策略是怎么樣的,如果在性能指標不明確的情況下,又該怎么探索去測試,對于測試結果的分析也希望以后多講講。
答:場景設計、用例設計、性能分析在后面的chat有專門的分享,一下子說不完整。我把主要的提一下:一把性能測試的關鍵字段都列出來如:參數化、關聯、集合點、思考時間、虛擬IP、負載機請求數、帶寬要求、參數化策略、集合點策略等,每一項都寫清楚。其實這個同漏測有很大關系:
這就是一個常見的模板,把容易出的問題都設計上去了。所以拉80%的時間做設計,20%的時間做執行。當然所有數據的填寫都是基于調研的。所以性能測試應該開始于調研的時候,而不是測試的時候。測試指標的指定是在調研后同產品或需求或業務制度出來的。一定要有明確的性能指標在進行測試,才會事半功倍。所以指標不明確是團隊需要改變的地方。
原文轉自:http://gitbook.cn/books/58a1cef89253167836c8aca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