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美國Ohio State Univ. 的球隊和球場掠影, 它的體育部門的年預算在1億美元左右. 這個學校的體育非常有名, 近幾年大學經費緊張的時候, 有一個搞笑新聞說, 此大學決定砍掉其它教學的院系, 只保留體育隊伍. :)
學生進了傳統的大學, 他有多少時間或意愿去享受除了“教學” 之外的服務呢? 如果學生上學的核心目的就是學到知識, 拿到學位, 對其它并不關心, 那我們能否省掉其它的花銷? 這一類的學生, 可以找一類新的學校: 私營學院。 事實上, 很多職業培訓學校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遠遠不斷地培養出理發師, 文秘, 產業工人, 按摩師, 廚師, 卡車司機… 它們可以進一步培訓出各個專業的大學生么? 的確, 進入80/90 年代之后, 私營的, 以盈利為目的的高等教育機構也得到很大的發展:
http://www.phoenix.edu/ 1976 年開課, 第一門課只有 8 個學生; 2010 年有60萬學生, 200 處校園。
ITT Technical Institute
2008 年, 大約 二百七十五萬學生在這樣的學院注冊,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 私營學院的學生人數每年增長11.6%, 而傳統大學平均增長率僅為1.8%.
這些看似“以盈利為目的” 的私營學院和 “以探求真理”為目的的公立大學相比, 有什么優勢呢?
貼近學生的要求, 方便, (為了賺錢, 要了解和滿足用戶的需求), 這些學院每周都可以開課, 課程也有網上教學。 而那些 “正規的”大學則對學生們雙規 - 在規定時間和規定地點上課。
貼近用人單位的需求, 很多學院和公司定期聯系, 聽取反饋, 及時改進課程。 那些正規的大學多少年改一次課程設置?
花大力氣跟蹤, 評比老師的教學成績。 正規大學的老師 (特別是取得終身教職的老師) 則不受這些束縛。
花力氣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 就像私營公司賣產品一樣。
在賺錢為主的目標下, 這些學院也呈現了不少問題:
用不實信息招學生, 高學費 (在這個例子中, 三個學分的課要646美刀, 同樣的課在社區學院只要 78美刀), 輕易給學生高分。
當然, 在中國, 我們有各種為了考證/考級/就業而發展壯大的培訓公司。 這些公司有優勢, 也有各式各樣的問題。
浪潮之四: 在線大學教育 (Online Higher Education)
近二十年的IT浪潮, 特別是PC, 互聯網, 移動設備的發展給高等教育帶了了什么呢?
逐漸變平的世界
幾乎所有人都能買得起, 用得起的設備和網絡連接。
從小就在電子設備, 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兩代人, 90 后, 00后 (你有沒有注意到90 后很少用筆和紙寫東西了? )
不斷變革, 演化的IT創新和不斷降低的網絡成本 (網絡, 視頻分享, 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和分析技術, 用戶創造的內容和分享, 社會網絡, 永遠可用的云服務… )
不斷降低的個人創作門檻 (個人網站, 博客, 微博, Apple 支持個人出版… )
21 世紀初, 高質量的的網絡教育平臺出現, (例如 Moodle 國內有 樂學網)
這一切讓高等教育的下一個浪潮 MOOC -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成為可能。 (看Technical Review 的綜合報道 中文版)
與此同時, 中國高等教育經歷了什么變化? 我1987 年上的大學, 20年后我回到許多中國大學訪問, 我發現變化不大, 除了下面的:
PPT 代替了粉筆黑板
逐漸升高的高等教育費用
硬件環境有很大提高 (但是電子化/計算機化并不會自動地改進教育, 美國的數據表明, 過去的三十年中, 學校的電子化程度不斷提高, 但教學效果并沒有隨著提高。)
美國最近兩年倒是出現了很多新變化, 后浪推前浪, 越來越多的在線高等教育網站出現:
前浪: BlackBoard (這個公司從1997 年創立以來, 數字教學平臺一度比較風光, 但是最近遭到不少困難。這是一個分析: http://kuailiyu.com/article/672.html )
后浪們:
Khan Academy (開始進入高等教育領域)
EdX: MIT 和 Harvard 一起提供的在線教育
Udacity: 以著名科學家 Sabastian Thrun 為首的在線高等教育公司
Coursera: 近20 個頂級大學加入的在線高等教育計劃。
新的教學方式也出現了:
inverted classroom: (翻轉課堂) 在家學習, 到課堂上提問題。
這些新興的主意和以前的傳統在線教育很不一樣:
不需要太多的初始投資, Khan Academy 的大部分內容是作者自己業余錄制的。
強調交互性 – 不是大家聚集在一個小屋里看電視 (以前的電大)。
高質量的內容, 和完善的課程設計。
這些浪潮展示了一個趨勢: 讓更多的人享受原來只屬于少數人的高等教育。讓人們選擇適合自己的高等教育方式。
對于在線教育的一些疑問和討論:
1) 去實體大學上課我可以和老師討論問題, 在線上未必有。
請問你上個學期一共和老師面對面討論了幾個問題? (問考試時間和考試重點的不算)? 如果是通過email/BBS 的討論, 這些恰恰是線上教育的特點。
2) 實體大學老師講得往往更細, 更考慮我的特點。
在線上也可以做到, 而且往往更能顧及學生的特殊要求 – 例如有些學生想上午11點才上課; 有些學生晚上11點才上課。 學生可以中斷/重放/搜索老師的課件和其他相關內容。 在實際的課堂上, 你不能說 - 老師, 請你回到上一張PPT , 我剛才走神了! 老師, 請你列出你的課件里所有提到這個概念的地方, 我覺得你有自相矛盾之處!
3) 實體高校提供了文憑和認證, 在線教育能給我這些么?
的確, 現在找工作還需要一個實體學校的畢業證, 學位證。 我還聽說不少學生畢業后還要回學校排隊交錢復印自己的成績單, 雖然說自己的成績應該屬于自己。
但是, 你也可以展示你在兩萬人參加的在線課程中排名前 10%, 你可以展示你在 GitHub 上的程序, 你的技術博客, 這些比上面的畢業證是不是更有說服力呢? 我覺得有這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