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應用程序測試
第一章 界面測試
界面是軟件與用戶交互的最直接的層,界面的好壞決定用戶對軟件的第一印象。而且設計良好的界面能夠引導用戶自己完成相應的操作,起到向導的作用。同時界面如同人的面孔,具有吸引用戶的直接優勢。設計合理的界面能給用戶帶來輕松愉悅的感受和成功的感覺,相反由于界面設計的失敗,讓用戶有挫敗感,再實用強大的功能都可能在用戶的畏懼與放棄中付諸東流。
1.1易用性測試
按鈕名稱應該易懂,用詞準確,屏棄沒楞兩可的字眼,要與同一界面上的其他按鈕易于區分,能望文知意最好。理想的情況是用戶不用查閱幫助就能知道該界面的功能并進行相關的正確操作。
1) 常用的按鈕要有鍵盤快捷方式。
2) 界面應按功能劃分出區域,要有功能說明或標題。
3) 界面及按鈕的風格應盡量統一。
4) 界面要支持鍵盤自動瀏覽按鈕功能,即按Tab鍵的自動切換功能。
5) 界面上首先應輸入的和重要信息的控件在Tab順序中應當靠前,位置也應放在窗口上較醒目的位置。
6) 有輸入的界面進入時焦點應停留在第一個EDIT上。
7) 界面上的控件擺放的數目是否過多。一般最好不要超過10個,多于10個應建議使用分頁界面顯示。
8) 同一界面的功能數量是否過多。一般最好不要多于10個,過多導致使用不便。
9) 分頁界面要支持在頁面間的快捷切換,常用組合快捷鍵Ctrl+Tab
10) 默認按鈕要支持Enter及選擇操作,即按Enter后自動執行默認按鈕對應操作。
11) 可寫控件檢測到非法輸入后應給出說明并能自動獲得焦點。
12) Tab鍵的順序與控件排列順序要一致,目前流行總體從上到下,同時行間從左到右的方式。
13) 復選框和選項框中的內容應盡量按選擇幾率的高低而先后排列。
14) 復選框和選項框通常要有默認選項。
15) 選項數相同時多用選項框而不用下拉列表框。
16) 界面空間較小時使用下拉框而不用選項框。
17) 選項數較少時使用選項框,相反使用下拉列表框。
18) 專業性強的軟件要使用相關的專業術語,通用性界面則提倡使用通用性詞眼。
1.2 規范性
通常界面設計都按Windows界面的規范來設計,即包含“菜單條、工具欄、工具箱、狀態欄、滾動條、右鍵快捷菜單”的標準格式,可以說:界面遵循規范化的程度越高,則易用性相應的就越好。小型軟件一般不提供工具箱。
1) 常用菜單要有命令快捷方式。
2) 完成相同或相近功能的菜單用橫線隔開放在同一位置。
3) 菜單前的圖標能直觀的代表要完成的操作。
4) 菜單深度一般要求最多控制在三層以內。
5) 菜單的說明要跟彈出的窗體一致。
6) 大型軟件一般工具欄要求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自己選擇定制。
7) 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工具按鈕放在一起。
8) 工具欄中的每一個按鈕要有及時提示信息。
9) 一條工具欄的長度最長不能超出屏幕寬度。
10) 工具欄太多時可以考慮使用工具箱。
11) 工具箱要具有可增減性,由用戶自己根據需求定制。
12) 工具箱的默認總寬度不要超過屏幕寬度的1/5。
13) 狀態條要能顯示用戶切實需要的信息,常用的有:
目前的操作、系統狀態、用戶位置、用戶信息、提示信息、錯誤信息等,如果某一操作需要的時間較長,還應該顯示進度條和進程提示。
14) 狀態條的高度以放置五號字為宜,滾動條的寬度比狀態條的略窄。
15) 菜單和工具條要有清楚的界限;菜單要求凸出顯示,這樣在移走工具條時仍有立體感。
16) 右鍵快捷菜單采用與菜單相同的準則,且右鍵快捷菜單在對話框中不應出現。
1.3 幫助設施
系統應該提供詳盡而可靠的幫助文檔,在用戶使用產生迷惑時可以自己尋求解決方法。
1) 操作時要提供及時調用系統幫助的功能。常用F1。
2) 在界面上調用幫助時應該能夠及時定位到與該操作相對的幫助位置。也就是說幫助要有即時針對性。
3) 最好提供目前流行的聯機幫助格式或HTML幫助格式。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0706154.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