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檢查的參考標準如下:
。1)用例模型的簡介部分簡明清晰地概述此系統的目的和功能;
。2)所有的用例已確定,這些用例共同說明所有的必要行為;
。3)所有的功能性需求都至少映射到一個用例;
。4)該用例模型不包含多余的行為,所有的用例都可回溯到某個功能性需求來證明其合理性。
用例圖從總體上大致描述了系統所能提供的各種服務,讓我們對于系統的功能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僅此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描述每一個用例的詳細信息,即用例規約。用例模型正是由用例圖和每一個用例的詳細描述――用例規約所組成的。RUP中提供了用例規約的模板,包含以下內容:
。1)簡要說明 (Brief Description):簡要介紹該用例的作用和目的;
。2)事件流 (Flow of Event):包括基本流和備選流,事件流應該表示出所有的場景;
。3)用例場景 (Use-Case Scenario) :包括成功場景和失敗場景,場景主要是由基本流和備選流組合而成的;
。4)特殊需求 (Special Requirement):描述與該用例相關的非功能性需求(包括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擴展性等)和設計約束(所使用的操作系統、開發工具等);
。5)前置條件 (Pre-Condition):執行用例之前系統必須所處的狀態;
。6)后置條件 (Post-Condition):用例執行完畢后系統可能處于的一組狀態。
用例規約基本上是用文本方式來表述的,為了更加清晰地描述事件流,也可以選擇使用狀態圖、活動圖或序列圖來輔助說明(狀態圖有助于描述與狀態相關的系統行為,活動圖有助于描述復雜的決策流程,序列圖適合于描述基于時間順序的消息傳遞)。另外,只要對簡潔明了地表達用例有幫助,我們就可以在用例中任意粘貼用戶界面、流程的圖形化顯示方式及其他圖形。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