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政府對CMM認證也極為重視。國家發布的關于促進it業發展的18號文件,以及軟件企業資格認證等有關文件中,都鼓勵企業實施CMM。各地政府也對CMM認證采取了各種激勵措施,如珠海開發區規定了通過二級認證一次性獎勵50萬元的政策;北京市科委也宣布,通過CMM2認證的軟件企業將獲得20萬元獎勵,通過CMM3認證的企業將獲得30萬元。
媒體對CMM也極為關注,不少主流媒體都針對CMM進行了集中持續的報道。
究竟什么是CMM?為何CMM會受到如此的關注?
解讀CMM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中文譯為"軟件過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最早為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軟件工程研究院(sei)為滿足美國聯邦政府評估軟件供應商能力的要求而開發的,之后sei又結合實戰經驗不斷對CMM進行完善,1990年,推出了CMM1.0 版 ,1993 年推出了CMM1.1 版,現在已經發展到2.0 版本。
sei將CMM定義為:對于軟件組織在定義、實現、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軟件過程中各個發展階段的描述。這個模型便于確定軟件組織的現有過程能力和查找軟件質量及過程改進方面最關鍵的問題,從而為選擇過程改進戰略提供指南。
CMM把軟件過程的成熟度分為五級,五個等級標志著企業軟件開發能力的成熟度。CMM指明了一個成熟的軟件組織在軟件開發方面需要管理的那些主要工作,這些工作之間的關系以及以怎樣的先后次序一步一步做好這些工作,從而使軟件組織逐步走向成熟。
目前,CMM在美國和北美地區已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歐洲和亞洲等國家的大型信息技術企業所采納,實際上已成為軟件開發過程改進與評估的事實上的標準。
CMM,軟件企業競爭的核心
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我國it行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據權威機構預測,在未來的4-5年中,軟件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1.6%,其中應用軟件增長更是將達到65%。軟件無疑將成為it業未來競爭的焦點。
雖然中國軟件產業已經有了飛速發展,但與印度等軟件生產大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在軟件質量方面。而隨著中國加入wto及國際軟件企業的大舉進入,中國軟件企業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化競爭。如果不能迅速提高軟件產品的質量,那么在未來幾年將很可能被淘汰。
對中國軟件企業來講,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是要改造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徹底改善內部質量管理。而根據國外軟件企業的經驗,引入CMM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講,實施CMM已經成為目前我國軟件企業競爭的核心。
通過CMM對軟件過程的合理控制,可以有效控制軟件開發的流程,同時軟件質量也將有明顯提高。隨著CMM級別的提高,軟件可靠性將有數量級的改進,以目前業界的通行標準:每千行源代碼所包含的bug數,CMM1級為11.95個,CMM2為5.52個,CMM3為2.39個,CMM4為0.92個,而CMM5則只有0.32個。在可靠性提高的同時,CMM5軟件開發周期是CMM1的36%,而生產成本是CMM1的19%,平均每個軟件開發人員的生產率會提高四倍。
事實上,很多軟件發達國家都極為重視CMM。以印度為例,在2001年中,印度的2000多家軟件公司中已有60多家軟件公司通過了CMM認證,其中達到五級的有一家,四級的有三家,三級的有四家,這一數目還在不斷增加。從印度的模式我們可以看出,CMM已經成為軟件企業走向世界的關鍵。
基于上述原因,國內各大軟件廠商對CMM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繼用友、方正等先后通過CMM2認證后,神州數碼公司也于近日宣布順利通過CMM2認證,并將繼續努力通過CMM3認證。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