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要解決好質量管理的問題,很重要的是要找準兩個平衡點:一個是根據商業目標找到項目在進度與質量之間的平衡點;一個是根據企業文化找到質量管理員在監督和服務兩種角色之間的平衡點。把握好這兩種平衡,有助于企業提高持續的盈利能力。
《 QA應該獨立于項目組嗎?》
周末閑時,在家看了奇洛.李維斯主演的《終極豪情》(POINT BREAK)。片中的情節依然不落俗套,講的是一個剛從警校畢業的警察強尼,協助調查一宗連環銀行搶劫案,該團伙作案手段高超,行蹤詭秘,只能從模糊的銀行攝像中推斷出可能是沖浪愛好者所為。為調查案件,強尼到南加洲海灘,結識了美麗的沖浪教練泰勒,更與泰勒的前男友保迪結為了生死之交。然而隨著案件漸露頭緒,赫然發現原來保迪就是搶劫集團的首腦,面對友情、愛情和法律,強尼難以選擇……
看完以后,忽然從腦海里掠過一絲念頭,QA應該獨立于項目組嗎?從某種程度上說,QA也充當了一部分過程警察的角色(基于SEPG、SEG和QA之間三權分立的思想)。那么,QA是否也可以借鑒強尼的工作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與受監督人員一起沖浪、跳傘、Party……以了解他們的語言、思想和行為,更真實、更深入地評價他們與既定規范之間的偏差,并逐步引導他們走向正軌。另一方面,在職能/行政上獨立于受監督人員(項目組),以保障自身的獨立性和評價的客觀性(也就是情、理、法之間的取舍)。
目前,中國很多軟件公司都在探索QA的實施模式,并有不少同行提出或懷疑“QA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不適合中國國情”。從我自己的了解來看,他們常常走向兩個極端:要不QA完全獨立于項目組,要不完全融入項目組。舉個鮮活的例子吧,就我很熟悉的一個公司(200余人,多數項目在100人月以上,多的近2000人月),在2002年的時候,要求所有項目組將完成的工作產品(比如項目計劃、進展報告、需求、設計、代碼、評審記錄、測試文檔等)提交到質量管理部,由質量管理部的人員進行審查。審查人員與項目組完全脫節,且審查人員不具備技術研發經歷,審查出來的問題幾乎全是雞毛蒜皮之事。更有甚者,副總規定質量管理部的目標是每月300個錯誤,達不到就扣錢。另一方面,開發人員被查出問題,也要被扣錢。結果是,經?匆婇_發人員跑到質量管理部來吵架,為一個小小的格式問題爭論不休……后來,也就是2003年8月份,質量主管換了,來了個徹底改變,QA全部放到各開發部門,結果是跳得跳了,考研的考研了,就剩下一個堅持下來了?珊髞,也就是最近,以前的部門文秘轉過來當QA了,更有意思的是,前臺的文秘也來QA了……就這樣,QA的工作就變成部門的聯系人了(類似文秘),比如幫出差人員報銷費用、外審前補寫記錄、催交文檔、質量管理部開會沒人參加時來充數……QA“Q變”了……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無論是完全獨立于項目組還是完全融入項目組都是不可取的。QA應在職能和行政層面獨立于項目組,在業務和工作層面融入項目組。就好比強尼一樣,他在職能上屬于警察(FBI),在工作上卻深入到犯罪團伙中。在操作層面上,QA這種獨立和融入的雙重角色是一件很不容易平衡的事情,需要組織的機制和QA的個人素質來保障。了解這一點,可以讓您在QA模式探索中少走彎路。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