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隨著因特網的普及,網絡和人們生活的關系愈加密切,多樣化的業務(數據、語音、視頻等)應運而生。不同業務對于通信條件的要求卻各不相同。
通常,數據業務具有離散性特征,對業務傳遞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誤碼率是最重要的指標,但可以容忍一定的時延;而語音和視頻這類業務具有流量大、延續性、實時性和相關性等特點,時延會造成語音的變聲、變調和視頻的馬賽克等現象,因此對傳輸時延和抖動要求非常嚴格。
傳統IP網絡只能提供“盡力而為”服務,所有業務流公平的競爭網絡資源,很難保證每類業務的通信要求,這也是引發研究IP QoS的本質原因。幾乎所有國家在部署NGN實施要求時,都提出了要在下一代網絡中解決端到端QoS問題,而如何定義合理可行的QoS業務分類則是必要的一步。
本文基于已有的QoS業務分類展開分析研究,提出通用的分類模型。
2 IP QoS業務分類
一般而言,影響用戶感知網絡性能的關鍵參數有三個:時延(包括源請求建立業務的時間和建立后接受信息的時間)、抖動(由單個數據包到達時間的可變性引起,在傳輸層尤其明顯,通過buffer可以消除或減少抖動)、信息丟失(除了傳輸中比特錯誤率或數據包丟失外,也包括多媒體編碼降級引起的丟失)[1]。這三個參數也是劃分QoS類別的主要區分值。
目前國際上從事IP網絡QoS標準研究的主要組織有:ITU-T(國際電信同盟)、IETF(工程任務組)、ETSI(歐洲標準化組織)等。這些組織都制定了一些解決方案,對業務分類也做了一定建議。
2.1 各種分類的分析
ITU-T 13組建議Y.1541,主要根據IPTD(傳輸時延)、IPDV(時延變化)、IPLR(丟包率)、IPER(錯誤率)[2]四個方面綜合劃分QoS類別。0類至5類優先級相應遞減,第5類是BE業務,對性能無保證。其中0類和2類對時延要求很嚴格,并且0類對抖動還有限制;1類和3類的時延要求比較嚴格,1類對抖動有限制;4類對時延要求比較寬松,且沒有定義抖動限制;除了第5類外都對丟包率和錯誤率有要求。
ITU-T H.323 Annex N定義的業務類別分為兩大類:GSC和CSC[3]。前者對時延和抖動敏感,后者則無要求。其中GSC又分為GSC1、
2、3、4。GSC1和2適用于CBR類型的流量,區別在于1對錯誤率有要求,而2沒有;GSC3和GSC4適用于VBR類型的流量,區別在于3對于錯誤率有要求,而4沒有。CSC也分為CSC1、2、3、4。CSC1和CSC2適用于nrt-VBR類型的流量,區別在于1對錯誤率有要求,而2沒有;CSC3和CSC4適用于ABR類型的流量,區別在于3對錯誤率有要求,而4沒有。
ETSI 3GPP主要針對移動網絡,它將QoS類別分為conversational、streaming、interactive、background四大類[4],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業務對時延的敏感度。Conversational類對時延非常敏感,依次遞減,background對時延最不敏感。Conversational和streaming主要用于實時流量業務,區別只在于對時延的容許程度。Interactive和background主要用于傳統的IP應用,兩者都定義了一定的誤碼率要求,區別在于前者更多用于交互式場合,而后者主要用于后臺業務。
TIPHON基于VoIP,將QoS業務分為3大類,wideband、narrowband、BE[5],分類的依據是端到端時延。三類業務的時延限值依次遞增,對應于用戶感知的語音質量的滿意度則是依次遞減。其中narrowband又根據時延大小細分為三類:high、medium、acceptable,對應于narrowband中有等級區別的應用。
3 DiffServ業務框架
DiffServ由IETF提出,較之Interserv模型,大大簡化了信令的工作,把重點放在聚合數據流和PHB(per hop behavior,單跳行為)上。DiffServ使用IPV4報頭中的TOS字段,重命名為DS字段。該字段按預定規則加以定義,使下行節點通過識別DS字段,獲取足夠的信息來處理到達的數據包,并將他們正確轉發給下一節點,把復雜的QoS保證通過DS字段轉化為PHB[6]。當數據包進入邊界節點時,首先根據五元組或其他標識手段進行分組到流的區分,并把分類結果傳給計量器分析,計量器對流的特性進行測量(如速率, 突發長度等),將流統計信息傳給標記器和整形丟包器,調整這兩個模塊的數據;分類后的數據包進入標記器,打上相應的DSCP值(也可能是IP優先級或路由器內部的QoS組),同時送入整形丟包模塊中,整形可以平緩突發通信,對超過平均速率的分組進行排隊或置入緩存,當業務流超出一定程度時則丟棄;當流量進入內部節點后,判斷對分組采取何種PHB,同一行為聚合體的分組按相同的方法處理,通過隊列調度(如FIFO,WFQ等),完成對不同PHB的區分。
DiffServ網絡定義了四類PHB:EF(Expedited Forwarding)PHB這種方式不用考慮其他流量是否分享其鏈路,適用于低時延、低丟失、低抖動、確保帶寬的優先業務(如虛租用線路);AF(Assured Forwarding)PHB分為四類,每個AF類又分為三個丟棄優先級,可以對相應業務進行等級細分,QoS性能參數低于EF類型;CS(class selector)PHB是從IP TOS字段演變而來,共8類;BE PHB是CS中特殊一類,沒有任何保證,AF類超限后可以降級為BE類,現有IP網絡流量也都默認為此類。
4 分類映射
各組織定義的業務分類或QoS分類不盡相同,不統一的分類難以實現QoS控制的互通,本文對上面提及的典型分類進行了映射。
3GPP中優先級設為1的interactive類別可以視作信令管理控制業務,對應于PHB CS7(111000)或CS6(110000),其他組織對此無定義;Y.1541的0類和1類對抖動要求嚴格,而3GPP的conversational和TIPHON的wideband對時延的要求非常高,H.323的GSC1和GSC2類似于ATM中CBR類型,這些分類對應于具有EF特征的優先類業務(如VoIP、合法偵聽、IP上的電路仿真、視頻會議等[7]);Y.1541的2類對抖動要求不高,但對時延要求嚴格,與3GPP的interactive和TIPHON的high類別相近,同時H.323的GSC3和4類似于ATM的rt-VBR類型,這些類別映射為PHB為AF4的多媒體業務(如交互式游戲[7]等)比較合適;Y.1541的4類對時延和時延抖動要求都不高,但對丟包率有一定控制,符合3GPP的streaming和TIPHON的acceptable指標要求,并且H.323的CSC1或2類業務類似于ATM的nrt-VBR類型,他們可以映射為PHB為AF3的流媒體業務(如音頻流、視頻流、計費視頻、Webcast[7]等);表中第五行的響應/處理類業務主要是指具有人機交互式響應或事務處理性質的流量(如基于網絡的定制服務、信用卡事務處理、金融信息傳輸、存儲轉發應用、計費記錄轉帳[7]等),這類業務往往有突發,速率有變化,可以容許時延和抖動的存在,但對丟包有限制,Y.1541的2和3類,3GPP的interactive和TIPHON的medium可以與之對應,而H.323的CSC3和4類似ATM的ABR類型,也符合條件;最后一個分類是沒有QoS保證的業務,可以具有所有流的特征,相應的定義如下表1所示。
5 總結
DiffServ模型并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QoS保證,但卻是目前比較切實可行的一種方法,尤其適用于大型網絡的核心網,其突出的一點就是對業務區分的概念。本文對幾個標準組織的業務分類分析研究,并與DiffServ PHB值相互比較映射,雖然不能完全的一一對應,但對業務和網絡提供商都有一定借鑒意義,是實現端到端QoS控制必要的一步。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
版權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領測軟件測試網)|領測國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9號北京理工科技大廈1402室 京ICP備10010545號-5
技術支持和業務聯系:info@testage.com.cn 電話:010-51297073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