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認為在與國外中間件巨頭的競爭中,中國的中間件廠商應該如何去營造自己的優勢?
劉江寧:長期以來,國內中間件基本上走的是一條亦步亦趨地跟隨型發展路線,但這一發展路線使我們在與國外軟件企業的競爭中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缺乏戰略上的競爭優勢。
因此,我們要做大做強,必須立足于專業化,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一方面,在我們應用軟件豐富積累的基礎上,緊緊把握應用中間件、行業中間件,提供本土化、專業化的中間件產品,從而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有技術團隊進行服務保障,服務及時。這一點國外公司很難做到,出了故障,處理起來比較困難,需要付出較高的代價。
記者: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中間件廠商應該在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的情況下制定自己的行業中間件標準,一方面對自己形成保護,一方面也給中國中間廠商一些時間和空間,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劉江寧:2005年的中間件進入了“多元化和廣泛化”的新階段,此前以電信和金融領域為主擴展到其他IT應用行業門戶,包括政府、教育、能源、交通、制造在內的行業開始規;捎弥虚g件產品。這導致不少國際廠商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局面,同時國內中間件廠商的確尋得了更多發展機會。在優勢明顯的應用中間件、行業中間件領域制定自己的行業中間件標準,無疑是很有必要的。
記者:國外的中間件廠商一直在提SOA的概念,但是很少聽中國廠商談SOA,是不是中國的廠商覺得SOA目前離中國市場很遠?如何看待今年的中國中間件市場?
劉江寧:SOA描繪了一個美妙的未來,也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SOA與現今流行的Web服務緊密聯系在一起。它的提出就是為了解決動態的B2B應用整合的問題。而目前國內用戶整體上還沒有到規;耐茝V、應用基于Web服務和SOA架構發展B2B應用的階段,即使是企業內部的應用整合SOA適用的情況也不多,僅有的案例其實際意義也非常有限。
國產中間件經過多年的潛心修煉之后積蓄了一定力量,在2005年實現了市場的突破性進步。但國產中間件畢竟與國際中間件巨頭在整體實力上還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年,甚至今后幾年,都需要在自己專注的細分領域滲透深入,增強局部競爭優勢。
記者:目前中國的中間件廠商還主要是活動在中國市場,您認為中國中間件廠商如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如何進行國際化?
劉江寧:國內在中間件技術領域研究的起步時間與國外基本相同,國內廠商與國外廠商在技術水平方面基本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國產中間件軟件與國際先進產品的差距不是很大,有的已經接近國際領先水平。國內不少大學和科研院所也加入到了中間件軟件的研究與開發中來,“產學研”一體的模式為國內中間件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出路。中創軟件就是按產學研合作的模式逐漸發展壯大的。
(責任編輯:銘銘mingming_ky@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