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的測試儀器是思博倫通信公司的SmartBits 6000B?刂婆_使用一臺配置為PIII 1GHz/128M內存/20G硬盤的惠普臺式機。
在測試百兆防火墻性能時,使用SmartBits 6000B的10/100M Ethernet SmartMetrics模塊的兩個10/100Base-TX端口,將其分別與防火墻的內外網口直連,如圖1所示。測試千兆防火墻性能與百兆防火墻基本一樣,使用1000Base-X SmartMetrics模塊的兩個1000Base-SX GBIC,通過光纖將其分別與千兆防火墻的內外網口直連。

圖1
測試防火墻防攻擊能力時,使用SmartBits 6000B的10/100M Ethernet SmartMetrics模塊的4個10/100Base-TX端口,分別連接到港灣的礖ammer24交換機上(該交換機經過我們測試達到線速),防火墻的內外網口也連接到交換機上(千兆防火墻通過光纖與交換機連接)。如圖2所示。

圖2
測試軟件為SmartFlow 1.50和WebSuite Firewall 1.10。
性能測試
我們的性能測試主要依照RFC2544、RFC 2647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8019-1999《信息技術包過濾防火墻安全技術要求》、GB/T18020-1999《信息技術應用級防火墻安全技術要求》和GB/T17900-1999《網絡代理服務器的安全技術要求》。
測試吞吐量、延遲和丟包率使用的是SmartFlow 1.50,測試雙向性能時,每一個方向設置一個流(flow),單向性能測試設置一個流,測試使用的是UDP包。測試百兆防火墻與千兆防火墻的測試方法相同。測試防火墻雙向、單向性能與最大并發連接數時,我們要求防火墻配置為內外網全通,測試起NAT功能后的性能時,防火墻只增加了NAT功能。測試雙向性能時,我們選用了64字節、128字節、256字節、512字節、1518字節5種長度的幀,測試單向性能時,選用了64字節、512字節、1518字節3種長度的幀。吞吐量的測試時間為60s,允許的幀丟失率(Acceptable loss)設置為0(我們認為這樣測得的數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吞吐量),測試延遲和丟包率的時間為120s,測試延遲的壓力為10%和該種幀長的吞吐量。測試防火墻的最大并發連接數時,我們使用的是WebSuite Firewall 1.10,通過防火墻建立帶HTTP請求的TCP連接(TCP Connection/HTTP),速率為500個請求/秒。防火墻啟動NAT功能以后的性能測試方法與單向性能測試相同。
防攻擊測試
在測試防火墻防攻擊能力時,我們要求防火墻允許內外網相互訪問,允許ping。每種攻擊設置5個session,在100%壓力下發攻擊包,同時測試防火墻能否建立50000個HTTP連接(稱之為背景流),連接速率也為500請求/秒。攻擊由外網向內網發起,背景流為外網向內網建立HTTP請求。
測試SynFlood、Smurf、Land-based、Ping Sweep、Ping Flood 5種攻擊時,共發送1000個攻擊包;在測試 Ping of Death攻擊時5個session發送5個超長包,每個超長包分成45個攻擊包,共225個攻擊包;測試TearDrop攻擊時5個session共發送5個攻擊,每個攻擊由3段組成,一共發送15個攻擊包。
我們使用NAI公司的Sniffer Pro 4.70對SmartBits 6000B的模擬受攻擊端口進行抓包,過濾掉一些廣播包、ARP包等非攻擊包后,得到的就是透過防火墻的攻擊包。
我們每種測試都進行三遍,取三次的平均值作為最后的結果。
功能考察
在防火墻的功能考察測試中,我們的工程師詳細地閱讀了送測防火墻隨機提供的說明文檔,實際地對每款防火墻進行了安裝和配置。根據不同防火墻的差異性,我們通過Console口、Web方式以及某些防火墻特定的管理軟件對防火墻進行了配置和嘗試。我們在防火墻中實際考察了功能表中的功能,同時也考察了每種防火墻各種管理方式的易用程度、界面友好程度。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