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開展性能測試(一)[2] 性能測試工具
三. 性能測試準備
這是一個經常被忽略的環節,在接到測壓任務后,基于種種其它因素的考慮,測試人員往往急于進度,立即投入到具體的測試工作去了,測試、記錄、分析,忙的不亦樂乎,工作進行了一半才發現,或是硬件配置不符合要求,或是網絡環境不理想,甚至軟件版本不對,一時弄得騎虎難下,這都是沒有做好測試準備惹的禍。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好性能測試的準備工作呢?
做軟件項目有需求調查、需要分析,我們做測試也一樣。在拿到測試任務后,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分析測試任務,在開始測試前,我們至少要弄清以下幾個問題:
1. 要測試什么或測試的對象是誰?
2. 要測試什么問題或我們想要弄清楚或是論證的是什么問題?
3. 哪些因素會影響測試結果?
4. 需要怎樣的測試環境(軟件、硬件、網絡環境)?
5. 應該怎樣測試?
只有在認真調查測試需求和仔細分析測試任務后,才有可能弄清以上一系列的問題,只有對測試任務非常清楚,測試目標極其明確的前提下,我們才可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測試計劃。明確測試目標,詳盡測試計劃在對測試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制定盡可能詳細的測試計劃,對測試的實施是大有裨益的。
3.1 測試技術準備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要求測試人員在短時間撐握所有的軟、硬件知識是不太現實的,但平時測試人員應抓緊對測試工具和測試理論的研究,在測試計劃中,應給研究測試對象和測試工具分配充足的學習時間,只有在充分撐握測試工具,完全了解測試對象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夠實施測試。建立在錯誤的認識上的測試,既使你再努力,結果也是背道而馳,也很難證明問題,更不用說用這樣的測試報告去說服用戶。
技術準備列表:
1) 扎實的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
2) 大量的實際性能測試及優化經驗;
3) 性能測試相關工具的使用;
4) 操作系統的原理:熟悉操作系統的體系架構、操作系統的重要基礎概念,以及內存管理、存儲/文件系統、驅動/硬件的管理、網絡協議的實現及構成、性能的監控方法和原理,熟悉常用的性能計數器;
5) 數據庫原理:能進行一般的數據庫管理操作,熟悉SQL腳本的使用,熟悉常用的數據調優工具和常用的性能計數器;
6) web應用服務器原理:了解一般的配置,熟悉常用的服務器性能監控方法和原理,熟悉常用的性能計數器;
7) 計算機網絡原理:至少熟悉TCP/IP協議,熟悉HTTP協議,至少見過并了解三層、四層交換或者路由器的使用和配置。了解常用的與網絡性能相關的性能計數器;
8) 行業知識:熟悉專屬行業的業務知識和用戶場景,例如銀行網站后臺管理系統所涉及的業務知識和用戶場景,證券交易系統所涉及的業務知識和用戶場景。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