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測試自動化項目失敗的原因主要歸咎于被測試應用程序的快速變化、不恰當的測試用例、不可靠的框架、腳本編程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根源,我們可以看到,自動化測試必須分階段逐步開展,而不能局限在某個階段完成自動化測試。因此,建議自動化測試從選擇那些重要的、合適的測試用例開始,然后慢慢地擴展到其他方面。這樣會帶來較低的維護成本,但是實現更重要的業務價值。
那么如何選擇合適的測試用例呢?
通常需要結合測試用例的復雜度的評估來考慮選擇的測試用例以及個數。首先把測試用例按一定的原則分為簡單、中等、復雜3大類。然后從這3大類的測試用例中按一定的比例來抽取需要實現自動化的用例。
測試用例的復雜度分組可以通過綜合分析測試用例包含的測試步驟(操作步驟),以及測試用例所包含的檢查點個數來判定,例如可參考下表來分類:
表中規定:
1、如果測試用例中包含的測試步驟個數小于5,檢查點個數也小于5,則判定為簡單類型的測試用例,對于這類測試用例,可多選擇一些用于實現自動化。
2、如果測試用例中包含的測試步驟在5到15個之間,檢查點個數在5到10個之間,則判定為中等復雜類型的測試用例,對于這類測試用例,可略選擇少一些用于實現自動化。
3、如果測試用例中包含的測試步驟在15到25個之間,檢查點個數在10到15個之間,則判定為復雜類型的測試用例,對于這類測試用例,可再略為選擇少一些用于實現自動化。
至于選擇的比例,則可參考一些項目的經驗數值,或者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自己調整。這種通過測試用例復雜度分組選擇的方式來篩選出自動化測試用例比較簡單易行,而又不失科學性。因為眾所周知,自動化測試腳本的實現難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測試用例的復雜度,而測試用例的復雜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測試步驟和檢查點的復雜度。
在自動化測試的測試用例范圍內,找出每個測試用例的操作數量和驗證點的數量,然后畫出一個圖表來找出平均值,并且定出控制點,這樣可以基于被測試應用程序的實際情況而不是僅僅根據行業標準來判斷復雜度。
例如下表顯示了25個測試用例中每個用例所包含的測試步驟:
根據這個表,可以畫出圖1所示的復雜度與測試步驟個數的關系圖:
圖1 復雜度與測試步驟個數的關系圖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