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底向上集成測試的步驟分為:(1)把低層模塊組織成實現某個子功能的模塊群;(2)開發一個測試驅動模塊,控制測試數據的輸入和測試結果的輸出;(3)對每個模塊群進行測試;(4)刪除測試使用的驅動模塊,用較高層模塊把模塊群組織成為完成更大功能的新模塊群。從第(1)步開始循環執行上述各步驟,直至整個程序構造完畢。
自底向上集成方法不用樁模塊,測試用例的設計亦相對簡單,但缺點是程序最后一個模塊加入時才具有整體形象。它與自頂向上集成測試方法優缺點相反。因此,在測試軟件系統時,應根據軟件的特點和工程的進度,選用適當的測試策略。有時混和使用兩種策略更為有效,上層模塊用自頂向下的方法,下層模塊用自底向上的方法。
此外,在集成測試中尤其要注意關鍵模塊。所謂關鍵模塊一般都具有下述一個或多個特征:(1)對應幾條需求;(2)具有高層控制功能;(3)復雜、易出錯;(4)有特殊的性能要求。關鍵模塊應盡早測試,并反復進行回歸測試。
(3)確認測試
也稱合格性測試,這是檢驗所開發的軟件是否按用戶要求運行。確認測試應檢查軟件能否按合同要求進行工作,即是否滿足軟件需求說明書中的確認標準。
a.確認測試標準
實現軟件確認要通過一系列黑盒測試。確認測試同樣需要制訂測試計劃和過程,測試計劃應規定測試的種類和測試進度,測試過程則定義一些特殊的測試用例,旨在說明軟件與需求是否一致。無論是測試計劃還是測試過程,都應該著重考慮軟件是否滿足合同規定的所有功能和性能,文檔資料是否完整、準確,人機界面、可移植性、兼容性、可維護性等是否令用戶滿意。
確認測試的結果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功能和性能指標滿足軟件需求說明的要求,用戶可以接受;另一種是軟件不滿足軟件需求說明的要求,用戶無法接受。項目進行到這個階段才發現嚴重錯誤和偏差一般很難在預期內改正,因此必須與用戶協商,尋求一個妥善解決問題的方法。
b.配置復審
確認測試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是配置復審。復審的目的在于保證軟件配置齊全、分類有序,并且包括軟件維護所必須的細節。
c.α、β測試
事實上,軟件開發人員不可能完全預見用戶實際使用程序的情況。例如,用戶可能錯誤地理解命令,或提供一些奇怪的數據組合,亦可能對設計者自認明了的輸出信息迷惑不解。因此,軟件是否真正滿足最終用戶的要求,應由用戶進行一系列“驗收測試”。驗收測試既可以是非正式的測試,也可以是有計劃、有系統的測試。有時,驗收測試長達數周甚至數月,不斷暴露錯誤,導致開發延期。一個軟件產品,可能擁有眾多用戶,不可能由每個用戶驗收,此時多采用稱為α、β測試的過程,以期發現那些似乎只有最終用戶才能發現的問題。
α測試是指軟件開發公司組織內部人員模擬各類用戶對即將面市的軟件產品(稱為α版本)進行測試,試圖發現錯誤并修正。α測試的關鍵在于盡可能逼真地模擬實際運行環境和用戶對軟件產品的操作并盡最大努力涵蓋所有可能的用戶操作方式。經過α測試調整的軟件產品稱為β版本。緊隨其后的β測試是指軟件開發公司組織各方面的典型用戶在日常工作中實際使用β版本,并要求用戶報告異常情況、提出批評意見。然后軟件開發公司再對β版本進行改錯和完善。
(4)系統測試
軟件開發完成后,還要與系統中其他部分配套運行,進行系統測試。包括恢復測試、安全測試、強度測試和性能測試等。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