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廣大中小軟件企業而言,存在什么樣的實際情況?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軟件過程改進策略呢?
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大致如下:管理基礎薄弱,資源不足,生存壓力大,缺乏統一而有力的文化,人員素質良莠不齊。
軟件過程改進有自上向下和自底向上兩種模式,前者是基于標準的,由標準來規范實踐;后者是基于“實踐”的,由組織中待解決問題出發,選擇和裁減標準。
對于中小軟件企業來說,如果沒有正式評估的壓力,建議采用自底向上模式。
以下是針對中小軟件企業的一系列具體的過程改進策略。
策略一:兩個方針
重診斷,輕評估 以診斷和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為SPI方法論,不追求商業評估。以往實施ISO9000的過程中發現,企業拿證書的愿望常常會沖淡“真正改進”的目的。所以,除非不得已,建議一開始不要把商業評估作為目標,以便將焦點集中在“改進”上。的確,一旦進行商業評估,難保不急功近利,限期取證。SPI如同“治病”,多長時間治好怎么可以人為規定呢?
重診斷,正是前述自底向上方法論的具體貫徹。根據企業的不同狀態和癥狀,實施有針對性的方案,將有望設計出實用性更強、效率更高的應用模型。
重實施,輕宣傳 我們不妨來看一組數據,這是北京SPIN去年發起的一次調查,提問是“您認為軟件企業中開發不規范,不能突破管理瓶頸的原因是什么?”
可見,以往我們多年來實施ISO9000這樣的體系,但效果差得可憐(客戶滿意度12%)。
據報道,中國通過ISO9000的企業超過了日本和韓國,但是中國并沒有因此成為質量強國!
ISO9000在軟件企業的現狀,并不能僅僅歸結于ISO9000不適合軟件企業這一點上,更大的問題在于,人們對體系的“可實施性”研究和重視得不太夠。
所以我們提出以高的“過程實施率”(定義的文檔被很好的遵守)和“過程性能改善”為SPI目標,不追求宣傳效應。
策略二:兩手抓
實施制度化的同時,并行實施企業文化;既要施壓,又要清障。
中小企業往往制度化體系很不健全,存在著隨意決策的管理習慣,甚至基本的企業紀律都不具備,企業還處于“人治”和“法制”的爭論中,這樣的狀態和某些大企業實施SPI的狀況是不同的,需要特別強調行政施壓。由于缺乏統一的企業文化,所以理念的統一也要加以重視。
CMM的實質是制度化體系,實施CMM也是實施全面制度化的有效途徑。但是制度和組織文化總是辨證存在的,沒有良好的文化保障,制度化將困難重重,而沒有制度的支撐,文化也將是無源之水。企業文化的實施從改造企業價值觀開始,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一個企業中如果好的行為不能得到鼓勵,壞的行為不能得到懲罰,那怎么能倡導出有利于制度生存的價值觀呢?
兩手抓還包括另外一個層次的含義,過程改進要加強推進和減少阻力并重。這針對兩種現實中的錯誤認識:一種認為,員工都是自覺的,只要把道理講清楚了,制度就能得到實施。這種假定是不現實的,如同法律,如果假設人們都是遵紀守法的,那么法律本身就沒必要存在了。實際情況是,人們在組織中總是有區分的,有的人主動順應變革,有的人推一推也能動,有的人可能推十下也不動,從而成為變革的障礙。所以變革的落實需要一個強的“推力”。另外一個觀點剛好相反,認為沒必要對員工講為什么,只要告訴怎樣做就行了。這又走到另外一個極端,體系在強力的推動下可能會暫時得到執行,但是由于并沒有解決觀念轉變的問題,一定難以持久。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