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分析要求接觸用戶,同時系統還要能夠控制不同的用戶角色和權限。通過對用戶進行分類并了解他們的需求,從而確定安全機制、功能限制方案、用戶界面分組和對具體內容的需求。圖1 顯示了幾組不同的系統用戶(在UML 中稱為Actor , 即參與者) 。普通的用戶類型(“普通用戶”) 位于圖的頂端,空心箭頭表示generalization(泛化) 關系,表示“User”又可以具體分成兩類用戶: 注冊用戶,未注冊用戶。而注冊用戶和未注冊用戶各自私有的特征則在對應的參與者中說明。在本例中,注冊用戶又可以細分為外國專家、管理員、行管人員三種類型,系統對這些用戶的處理方式應有所不同。
2.2 需求模型
需求建模的過程就是用例的獲取過程。用例的獲取是需求分析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而且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大部分用例將在項目的需求分析階段產生,并且隨著工作的深入會發現更多的用例,這些都應及時增添到已有的用例集中。用例集中的每個用例都是一個潛在的需求。
對系統需求的建模是通過 UML的用例(USE CASE)圖實現的。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執行者(Actor)所理解的系統功能。首先,它描述了待開發系統的功能需求;其次,它將系統看作黑盒,從外部執行者的角度來理解系統;第三,它驅動了需求分析之后各階段的開發工作,不僅在開發過程中保證了系統所有功能的實現,而且被用于驗證和檢測所開發的系統,從而影響到開發工作的各個階段和UML 的各個模型。
圖 2 為外國專家管理信息系統用例模型。圖中的橢圓是用例,表示用戶與計算機之間的一次典型交互作用,圖形化表示的小人是執行者,表示用戶在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用例和執行者之間的連線表示兩者之間的關聯。 系統所涉及各種模塊的差異較大 ,要描述系統的功能需求,只有將系統劃分為多個模塊分別描述其功能需求,這就需要多個用例視圖。 圖中列出了8個用例,對應系統來華申請、在華管理、離華管理、文件管理、統計報表、外專聘請需求的管理、外專聘請單位信息的管理、用戶管理。圖中還列出了3 個執行者,分別表示外國專家、行管人員、高級用戶(系統管理員)。通過用例圖,使得設計者在系統設計的最初階段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系統的功能上,而不是系統的具體實現上。對于比較復雜的系統,可以增加活動圖顯示活動流程和并發行為,使得建立的需求模型更加完整。
2.3 系統功能分析與設計
為了讓系統設計能夠以結構、組織方式和代碼重用的形式表現出來,要對系統進行設計規劃,設計階段應該與分析階段交迭。需求是不斷地發展,而設計本身也會推動需求的發展(反之亦然) 。
外國專家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的建模設計中 ,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是要關注的:業務對象的表示、業務服務的實現、用戶界面的組織。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