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很難制定具體的、數量化的產品質量標準,所以沒有相應的國際標推、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淮。對軟件產品而言,無法制定諸如"合格率"、"一次通過率"、"PPM"、"壽命"之類的質量目標。每千行的缺陷數量是通用的度量方法,但缺陷的等級、種類、性質、影響不同,不能說每千行缺陷數量小的軟件,一定比該數量大的軟件質量更好。至于軟件的可擴充性、可維護性、可靠性等,也很難量化,不好衡量。軟件質量指標的量化手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
第二,軟件產品質量沒有絕對的合格/不合格界限,軟件不可能做到"零缺陷",對軟件的測試不可能窮盡所有情況,有缺陷的軟件仍然可以使用。軟件產品的不完善可通過維護和升級問題來解決。
第三,軟件產品之間很難進行橫向的質量對比,很難說這個產品比那個產品好多少。不同軟件之間的質量也無法直接比較,所以沒有什么"國際領先"、"國內領先"的提法。
第四,滿足了用戶需求的軟件質量,就是好的軟件質量。如果軟件在技術上很先進,界面很漂亮,功能也很多,但不是用戶所需要的,仍不能算軟件質量好?蛻舻囊笮桦p方確認,而且這種需求一開始可能是不完整、不明確的,隨著開發的進行不斷調整。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