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Inc.本周將推出新的中文搜索服務Google.cn,并同意對該搜索服務的結果進行審查,遵守中國政府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嚴格限制。
Google管理層認為,新的Google.cn網站對于Google與西方和中國同類網站展開競爭至關重要。在設計這項服務的過程中,這個加州搜索巨頭相信自己在遵守中國法規和實現將世界上所有信息帶到用戶面前的企業使命之間取得了一個可接受的平衡。
這個決定可能會在許多同樣在中國限制言論自由的環境中展開業務的美國企業以及Google和它“Don't Be Evil”企業理念的忠實支持者中間激起強烈反響。
Google的這個決定反映了所有在中國經營的美國網絡公司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哈佛法學院伯克曼互聯網和社會中心(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 Society)的執行董事帕爾弗雷(John Palfrey)表示,雖然大多數公司認為他們必須來到中國市場,但中國政府對待互聯網公司的方式與這些公司恪守的原則有沖突。
近來在中國涉及雅虎(Yahoo Inc.)和微軟(Microsoft Corp.)MSN有幾宗新聞審查和相關事件,越來越多代表公眾利益的團體、美國的議員以及學術界人士們正在呼吁采取聯合立法行動。預計下個月美國參眾兩院將討論這個問題。
Google表示,Google.cn將除去那些被認為可能引起中國政府不快的網頁,如果這樣中國政府能允許Google使用在中國大陸的服務器的話。(Google.cn一開始會采用位于美國的服務器。)
Google規劃了兩種主要手段,相信能有助于在滿足用戶興趣和遵守法律規定兩方面實現平衡。該公司表示,不會在位于中國大陸的服務器上存放用戶發表的內容,如網絡日志或電子郵件。如果在中國大陸的服務器上運行此類內容,一旦有敏感內容很容易被政府查封。Google還計劃在搜索結果的頁面下端標注一段文字,就內容經過審查一事告知中國大陸用戶。不清楚中國政府是否能容忍這樣的說明。
Google高級政策顧問麥克勞克林(Andrew McLaughlin)在一份聲明中稱,“雖然將一些搜索結果去除與Google的公司使命不符,但沒有信息(或大大降級用戶體驗)與公司的使命更加不符!
去年,Google為擴大在中國大陸的影響力作出了積極努力,建立了中國大陸的研究和銷售團隊。上海艾瑞市場咨詢(iResearch Co.)的數據顯示,去年Google在中文用戶搜索市場的占有率升至26.9%,高于2004年的22.4%。但同期,其主要競爭對手百度(Baidu.com Inc.)進一步穩固了業內第一的地位,市場占有率從33.1%上升至46.5%。
以1億多互聯網用戶排名全球第二的中國正在穩步追趕美國,可能未來幾年就能超過美國,這使其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早在2000年,Google就開始在美國的服務器上提供中文網絡搜索服務,但搜索反應有時會很慢,不過這一方面是因為兩國之間遙遠的距離,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政府對國際網絡流量進行過濾。
Google不對基于美國服務器提供的搜索服務進行審查,而且這部分中文服務仍將繼續開放。但即使是通過美國的服務器,可能也有一些Google鏈接的網站無法打開,據推測可能是政府的新聞審查有關。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去年11月份的一篇報告稱,中國政府的過濾系統是全球最先進的。中國政府也可能要求互聯網公司遞交用戶信息。
一些美國科技公司正在幕后起草Internet in China,相當于20世紀70年代的蘇利文原則”(Sullivan Principles),當年這項原則曾動員美國企業從當地撤資,以抗議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
Google的中國腳印
·2000年 通過美國的服務器提供中文搜索服務
·2002年 Google的網站在中國被屏蔽了兩周
·2004年 Google推出中文新聞搜索服務
·2005年 Google在中國建立辦事處,開始招兵買馬
·2006年 Google推出基于中國服務器的新搜索服務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