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軟件測試技術
    • 軟件測試博客
    • 軟件測試視頻
    • 開源軟件測試技術
    • 軟件測試論壇
    • 軟件測試沙龍
    • 軟件測試資料下載
    • 軟件測試雜志
    • 軟件測試人才招聘
      暫時沒有公告

    字號: | 推薦給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學習CMMI?

    發布: 2007-5-14 14:17 | 作者: 任甲林 | 來源: 希賽網 | 查看: 193次 | 進入軟件測試論壇討論

    領測軟件測試網 很多朋友問我關于 CMMI模型中的問題,卻很少有朋友問我如何學習CMMI,這便是魚與漁的問題。就事論事,學會一個的知識點,不如去掌握方法,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學習到無限的知識。

      那么,究竟如何學習CMMI呢?我的體會如下:

      (1)通讀模型
      模型是眾多的專家總結的經驗教訓,歷時多年,討論了N遍才寫成的,模型里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描述的很完備,需要全面的通讀模型。比如,有朋友問我,開發工具是否要識別為配置項?其實這個問題在模型里有明確的答案,只要去讀CM SP1.1的描述就可以了,模型的原文如下:
      Configuration identification is the selection, creation, and specification of the following:
      •    Products that are delivered to the customer
      •    Designated internal work products
      •    Acquired products
      •    Tools and other capital assets of the project's work environment
      •    Other items that are used in creating and describing these work products
      再比如對于CM sp1.2 建立 配置管理系統,有的企業在填寫PIIDS表時就僅把實際應用的配置管理工具視為了直接證據,其實仔細去讀模型的原文(A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the storage media, the procedures, and the tools for accessing the configuration system)就會發現:存儲的介質、規程與工具三者結合起來構成了配置管理系統,因此物理的配置項、配置管理工具及配置管理規程都是該實踐的直接證據。
      要注意應盡可能的去讀模型原文,盡管有繁體中文的模型可以 下載,也有其他簡體中文的CMMI方面的書籍可以閱讀,但是翻譯后的資料與原文還是有些差異,可能丟掉了原文里的很多含義,甚至有翻譯錯誤的內容。

      (2)咀嚼模型
      模型不但描述的完備,而且簡練,很多思想蘊含在平淡的敘述之中,因此需要仔細體會模型里的每句話。如對DAR SG1:評價候選方案,對于該目標的概述,模型的原文如下:
      Issues requiring a formal evaluation process may be identified at any time. The objective should be to identify issues as early as possible to maximize the time available to resolve them.
      仔細體會這段話,傳達了這樣幾個含義:
      ·在任何時候可以采用DAR,比如項目的初期、中期、后期。項目的初期會有哪些決策呢?開發方法的選擇、技術路線的選擇、開發工具的選擇、需求的裁剪,供應商的選擇等等;中期呢?后期呢?
      ·應該盡可能早的識別出需要執行DAR的問題,以留出足夠的時間解決問題。在項目進展的早期應該盡可能多的識別出需要執行DAR的問題,這樣能夠考慮的更加完備。
      再比如:
      對于PP SP1.1估計項目的范圍。模型中該實踐的正文為:Establish a top-level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 to estimate the scope of the project.
      top-level是第幾層呢?仔細讀該實踐的第2條子實踐:
      Identify the work packages in sufficient detail to specify estimates of projec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and schedule.
      據此可以推理出:這里所說的top-level的WBS就是分解到工作包級,基于工作包去做估計、分配責任及安排進度。如果僅僅從字面的含義認為top-level就是第1層的WBS分解,那就是笑話了。第1層只有1個節點,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3)參考其他模型
      CMMI是融合SW-CMM、SE-CMM、IPD-CMM等幾個模型而來,為了保證能夠適合于多種學科,在術語上往往比較抽象,因此當對于某些實踐無法讀懂時,就要相應地去參考其他模型。比如,對于PI SP1.1 確定集成順序,對于軟件系統的集成,當系統的規模不大時,其實開發順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集成順序。為了加深理解該實踐,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好的裁剪該實踐,可以參考SE-CMM 的BP05.08等實踐,在SE-CMM的BP05.08中有如下的描述:
      The larger or more complex the system or the more delicate its elements, the more critical the proper sequence becomes, as small changes can cause large impacts on project results.
      The optimal sequence of assembly is built from the bottom up as components become subelements, elements, and subsystems, each of which must be checked prior to fitting into the next higher assembly. The sequence will encompass any effort needed to establish and equip the assembly facilities (e.g., raised floor, hoists, jigs, test equipment, I/O, and power connections). Once established, the sequence must be periodically reviewed to ensure that variations in   production and delivery schedules have not had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sequence or compromised the factors on which earlier decisions were made.
      在閱讀CMMI時可以參考的資料包括:SW-CMM、SE-CMM、IPD-CMM、PMBOK、ISO15504、TSP、PSP等。

      (4)映射到本企業的實際
      CMMI模型既適合于軟件開發企業,也適合于硬件生產企業,既適合于軟件產品的開發,也適合于外包類的軟件企業,不同類型的企業對于模型的每條實踐解釋是不同的。需要結合企業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解釋模型。
      CMMI模型是基于實踐提出的,不是理論推導出來的。模型里的實踐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在本企業的實踐中找到映射!白鰶]做”,“做的好不好”是在和企業的實踐進行映射時必須考慮的問題,通過這種映射可以加深對模型的理解。
      比如,對于TS SP1.1開發候選解決方案與選擇準則,在企業里候選方案的開發與選擇可能發生于投標階段、立項階段、設計階段,企業的這些不同階段的實踐都可以映射過來,在投標時或立項時可能是涉及對總體方案的選擇,在設計階段是涉及對具體某個產品構件的解決方案的選擇,當然,有時在前期階段也可能需要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通過與企業的實踐進行映射就可以發現,這里提到的解決方案實際上是泛泛而言,并非僅僅針對總體技術路線的選擇,某個具體的構件的解決方案的選擇也適合。
      判斷“做沒做”僅僅是最基本的映射,判斷“好不好”才是更高層次的映射。在CMMI模型里,只要達成了模型里每個PA的目標的實踐都被認可,模型里的實踐是可以替換的。

      (5)與多個人討論模型
      一個人的視角是有局限的,通過與其他人的 溝通,可以從不同的人員那里獲得不同的信息,從而對實踐可以理解的更加全面與深入。即使別人的觀點未必是正確的,也可以在討論中受到啟發,也可能激發你自己的更多的想法。組織應該建立定期討論的制度,通過一種制度化的溝通來確保大家關注 過程改進工作,真正地投入時間去考慮如何改進。在我咨詢的一個客戶中,有一個項目組每周都定期抽出一定的時間大家一起來研讀模型,這種溝通與討論對理解模型、識別組織的優勢與劣勢很有幫助。不要僅僅限于與組織內部的同事進行討論,與其他組織的同行進行溝通幫助可能更大。

      學習CMMI還有其他方法,但筆者認為上述的5種方法是最有效的,特此推薦給大家。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

    TAG: cmmi


    關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 領測軟件測試網合作伙伴 | 廣告服務 | 投稿指南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領測軟件測試網)|領測國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9號北京理工科技大廈1402室 京ICP備10010545號-5
    技術支持和業務聯系:info@testage.com.cn 電話:010-51297073

    軟件測試 | 領測國際ISTQBISTQB官網TMMiTMMi認證國際軟件測試工程師認證領測軟件測試網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