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編寫更好的測試用例(四)[1] 用例設計
用例學習
這是一個故事,即五個軟件質量分析師如何學會好的測試用例達到一個可測量的區別。他們經驗豐富,自成管理小組,對于測試用例看起來應該像什么,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一個用例羅列成從幾十個雜亂、冗長的指導,到一個根本沒有指導的一個矩陣。測試者是對軟件幾乎沒有信心的商業用戶。他們渴望測試,但經過一個星期后,花費的更多的時間是在試圖找出做什么,而不是在實際測試中,他們非常無奈。他們的經理最后告訴分析師,他們已投入了他們議定的大量的時間,再沒有更多的時間給他們了。在該點上不到一半測試才被執行。就這些,許多結果還只是個問號。一個測試者甚至在測試中寫下憤怒的言辭。分析師表現出的測試者只是抱怨者,而不是很聰明的。
在這痛苦的周期中,分析師遇到新的測試經理。她看著測試用例,并開始了一個培訓和輔導方案。她展示了好的測試用例的模樣,給了他們一份核查表,并讓小組在下一個軟件模塊中用它來寫用例。該用例將在兩個月后安排測試。她一個接一個接觸了他們每個人并在如何改善方面給了他們具體的幫助。每一個編寫者開始產出達到標準的用例。第一個星期的編寫進展很慢,但在兩個月期間的最后,他們都達到生產率的目標。在下一個測試周期,用例就較短,每一個都有明確的目的和準確的通過或失敗的標準。盡管如此,分析者仍擔心測試將又一次是棘手的。
測試者開始預期另一個負面的經歷,但很快改變了他們的態度。他們發現,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完成每一個用例,無需撥打電話或來到編寫者的小隔間。他們的信心增長,而且有些人說,他們已害怕這個軟件的改動,但現在他們可以看到它明顯好于他們所使用的。這個話傳到了銷售人員,使他已經迫切地希望了解該軟件。他們的經理來了,問是否他們也可以測試。測試經理在該周期并不需要更多的測試者,但和他們簽約了下一個周期。技術編寫者問是否他們也可以擁有用例的復件。
測試經理保持著一些指標的提高。當她最初到來時,分析師一天花費2到3個小時和測試者排查不好的用例。他們安排的測試時間是每個測試用20分鐘,而事實上他們平均用時約45分鐘。除了與測試者花費的時間外,在當前的周期中,一些分析師還花費一個小時或兩個天時嘗試修改用例,而不是進行他們安排的工作 – 為下一個模塊寫用例。
在培訓和標準確定后,下一個測試周期的指標看上去更好。沒有分析師再一天花費超過一小時來幫助測試者。即使有更多的測試,因為簡短的測試用例的標準,測試者可以在20分鐘內完成測試,而測試往往提前一天完成。在項目結束時,分析師和測試者已確信會加快發表一個月。
附錄A
測試用例核查表 軟件測試
質量屬性
● 精確的 - 只測試描述中所說的將測試的內容。
● 經濟的 - 只有對于它的目標所需要的步驟
● 可重用的、自立的 - 不管是誰測試它都是相同的結果。
● 適合的 – 不僅對當前而且對今后的測試者
● 可追溯的 – 對應到一個需求
● 可自我清理的 - 返回測試環境到未使用狀態
結構和可測試性
● 有一個名稱和編號
● 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其中包括什么需求將被測試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