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驗證、評審和改進代碼
RuleChecker 用所選的規則對源代碼進行驗證。指出所有不符合編程規則的代碼,并提出改進源代碼的解釋和建議。 RulrChecker通過文本編輯器直接訪問源代碼并指出需要糾正的位置。
Audit 將被評價的軟件與規定的質量模型進行比較,用圖形形式顯示軟件質量的級別,因此,質量人員可以把精力集中到需要修改的代碼部分。對度量元素和質量模型不一致的地方作出解釋并提出糾正的方法。
對軟件質量的詳細分析, Audit 可用各種圖形表示:
· 應用系統的體系結構——調用圖顯示過程和函數之間的關系。評審應用系統的設計;
· 每個過程和函數的邏輯結構——控制流圖顯示算法的邏輯路徑。用圖形表示評審函數的復雜性;
· 與質量模型的一致性——Kiviat圖和餅圖使質量等級與所選擇的參考之間的一致性更加可視化。
3. LOGISCOPE 用于測試階段
3.1 定義測試準則
在軟件測試階段,最重要的是保證代碼的所有路徑都被充分的覆蓋 [4,5] 。只有那些,經過充分測試的軟件才是可信的。特別是高可靠性的軟件。
為保證測試的有效性,必須客觀地定義可量化的準則和策略以判斷何時結束測試階段。
LOGISCOPE推薦對指令(IB)、邏輯路徑(DDP)和調用路徑(PPP)的覆蓋測試。此外對安全-關鍵軟件還提供了MC/DC的覆蓋測試[5]。
3.2 測試的有效性
TestChecker 產生每個測試的測試覆蓋信息和累計信息。用直方圖顯示覆蓋比率,并根據測試運行情況實時在線更改。隨時顯示新的測試所反映的測試覆蓋情況。
TestChecker 允許所有的測試運行依據其有效性進行管理。用戶可以減少那些用于非回歸測試的測試。
3.3 測試的優化
在測試階段的第一步,執行的測試是功能性(黑箱)測試。其目的是檢查所期望的功能是否已實現。在測試初期,覆蓋率會迅速增加。象樣的測試工作一般能達到 70%的覆蓋率。但是,要提高此比率是十分困難的。主要是由于測試用例覆蓋了相同的測試路徑。這時,需要對測試策略做一些改變。執行結構化(白箱)測試, 即,要檢測沒有執行過的邏輯路徑,定義新的測試用例覆蓋這些路徑。
在執行測試期間,當測試策略改變時,綜合的運用 TestChecker 檢測關鍵因素以提高效率。將TestChecker與Audit配合使用能夠幫助用戶分析未測試的代碼。
用戶可以顯示所關心的代碼,并通過對執行未覆蓋的路徑的觀察得到有關的信息。信息以圖形(控制流圖)和文本(偽代碼和源文件)的形式提交,并在其間建立導航關聯。
TestChecker 管理系統聲明新的測試、生成有關文檔、定義啟動命令、以及自動執行的方法。
4. LOGISCOPE 用于維護階段
人們廣泛的認識到應用系統的維護費用與開發費用基本相等。經驗表明50%的軟件維護時間化在對結構、邏輯和運行的理解上。
LOGISCOPE可以大大的減少對未知系統的理解所需的時間。
Audit 將應用系統的框架以文件形式(部件文件間的關系)和調用圖的形式(函數和過程間的關系)可視化。
函數的邏輯結構以控制流圖的形式顯示。在控制流圖上選定一個節點,即可得到相對應的代碼。
行分析,不同層次間的導航,促進對整體的理解。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