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銀行應用軟件項目外包模式探討
一、國內銀行軟件項目外包的幾個階段
1、20世紀80年代,手工操作向電算化邁進,基本上自己開發自己實施。
2、20世紀90年代,建設城域聯網系統,集成商開發實施。
3、20世紀90年代末期,建設省域集中的系統,集成商與銀行合作開發實施。
4、21世紀開始,建設全國集中的系統,銀行軟件開發中心為主,專業軟件開發商參與開發。
5、將來,采購成熟軟件產品成為銀行的自主開發平臺。
二、國內銀行軟件項目外包的現狀成因
國內銀行軟件項目實施經歷了從自主開發到依賴集成商開發到銀行自主開發的歷程,從自主開發到依賴集成商開發這一里程,暫且不表。本文集中探討依賴集成商開發到銀行自主開發的這一歷程,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一歷程的成因:
1、從集成商方面來講,他應用軟件的開發是以帶動硬件銷售為目的的,在20世紀90年代可以利用硬件的高額利潤來維持其軟件開發上的成本投入,但進入21 世紀以后,硬件價格越來越透明,其利潤越來越薄,以軟養硬的目標已經越來越不可能了,這也促使其軟件的應用開發必須要追求好的產出,這就與銀行思路形成了一定的矛盾。
2、從銀行方面來講,隨著應用系統的建設,銀行已經儲備了大量的應用軟件開發人才和銀行業務系統設計專家,特別是隨著數據向總行的集中,應用軟件項目開發逐步集中到總行以后,各總行軟件開發中心從分行抽調了大量的技術和業務人才,使其完全有能力來自主實施其應用項目的開發。
3、從大環境來看,金融向外資開放日益臨近,金融產品創新將越來越多,銀行應用系統也越來越復雜,應用系統的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原來的系統集成商的開發能力已經不能滿足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這也需要銀行的軟件開發隨之轉化思路,形成以軟件開發中心為主,專業應用開發商為輔的應用項目開發思路。
三、目前銀行應用系統開發模式的優劣
各大銀行目前都成立了規模驚人的軟件開發中心,工行形成了以珠海軟件開發中心為主,上海、浙江、廣州、北京軟件開發分部為輔的軟件開發隊伍,擁有開發力量 3000多人;農行形成了以北京豐臺開發中心為主,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正在逐步完善開發分部建設,擁有開發隊伍近2000人;建行形成了以廈門開發中心為主,北京、上海、湖北等地為分中心的軟件開發隊伍,擁有2000多人的開發隊伍;中行以半公司化運作的北京博科公司為主,在北京、深圳兩地建設了兩個開發基地。
各大銀行的總行軟件開發中心發展都不超過8年,除中行外規模都已經翻了四五番,開發的應用項目都已經過千項,各大銀行這么熱衷于建設軟件開發中心,肯定有他熱衷的理由:
1、自己掌握應用系統開發的主動權,適合本行的實際需求。
2、自己開發的應用自己便于維護。
3、節省了軟件外購的成本。
4、吸收消化分行軟件開發人才,使數據上收后分行的技術骨干不至于流失。
各大銀行在熱衷建設軟件開發中心的同時,也非常注重與專業銀行軟件開發公司的合作,并在專業公司的配合下,完成專業技能要求教高,非銀行傳統業務領域的創新業務應用系統開發,比如CTI、保險、證券、理財等應用系統的開發就主要借助專業公司的力量來完成,而以往傳統的以兩聯兩天為代表的銀行系統集成商正在退出各大銀行的應用軟件項目建設。
當然,這樣的應用軟件項目開發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各軟件開發中心人員,特別是近兩年進入軟件開發中心的大部分開發人員編制都不屬于總行,當數據集中結束一段時間后,總行項目將越來越少,總行對開發人員需求也將不再迫切,待遇降低裁減人員將不可避免,這勢必導致原有項目的開發人員流失,不能達到自己維護應用系統的目的。
2、軟件開發中心員工作為銀行工作人員,國企本質導致的激勵措施、項目管理、人力成本等因素難免不盡如人意,實際成本并不低。
3、總行軟件開發中心自視為總行領導,到分行實施項目或分行有需求更改要時響應速度比較慢,導致應用開發跟不上發達地區分行的業務需要。
4、軟件開發中心的信息或其自我封閉性導致專業公司進入開發中心非常困難,并不能吸收到業界領先的專業應用產品。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