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面向對象方法在需求分析中的應用 軟件測試工具
關鍵字:面向對象 需求分析
軟件的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與用戶廣泛的交流得出所要完成的目標系統必須具備那些功能,應該為用戶完成些什么工作。即確定"目標系統必須做什么?".需求分析相當于從用戶到軟件工程人員之間架設了一道橋梁,軟件工程人員通過需求分析得到用戶的需求,成為軟件編制所實現的目標。
需求分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軟件的成功與否,是軟件生命周期中的關鍵一環。
一般來說,用戶對計算機技術了解并不多,計算機工程人員又對用戶的問題不很了解,這就阻礙了用戶與計算機工程人員之間的交流,使計算機工程人員不能很好地理解問題域,用戶又對目標系統存在好多不清楚的地方。傳統的數據流分析法,功能分析法等對這個問題并不能有效地解決。面向對象的方法的出現,正好為此問題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因為人類自然地趨向于?quot;對象"的觀點或"方法"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用基于"對象"的概念模型來建立問題域模型自然成為系統分析員與用戶交流的有效工具。
用面向對象的方法進行需求分析,其根本要點在于,利用"對象"的概念模型建立一個針對于問題域的模型,用戶和軟件工程師通過該模型進行交流。通過在這么一個基?quot;對象"的問題域模型的基礎上形成需求規格說明書。
下面對面向對象的方法進行需求分析的要點作一簡要的介紹:
一、相關概念面向對象的方法進行需求分析集中在以下幾個概念上:對象和類、對象之間的動態交互(劇情)。
對象是問題域中的個體,如人、粉筆等;類是具有相同屬性的對象的集合;劇情指為了完成一項功能(或任務)相關對象的一個有次序的消息傳遞過程。
二、簡要步驟
1、通過查看相關資料并與用戶廣泛地接觸,自己對問題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將問題域中與系統和問題有關的對象提取出來。這就是標識對象的工作。
2、將第一步中抽象出來的對象(類)的之間的關系考慮清楚;如整體與部分、從屬關系等;
3、為"類"提取與系統問題域有關的屬性、服務等;
4、由于要完成一項任務,肯定是有不同的對象互相協作完成的。同時一個對象的屬性,服務也是在與相關對象的協作中體現出來的。將問題域中所有任務的的對象的協作關系搞清楚,是面向對象需求分析的關鍵一環。即將問題域中的“劇情”搞清楚,是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之一。
以上四步并不是單獨的而是互有聯系,可以同時進行的。通過,對以上4步工作的反復執行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基于對象的問題域的模型。
基于該模型的基礎上,可以比較容易地產生一個符合用戶需求的用戶需求規格說明書成為后續工作的基礎。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