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Y: TimesNew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TimesNewRoma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NewRoman; mso-fareast-language: ZH-CN">1、 概念
排列圖的全稱是“主次因素排列圖”,也稱為Pareto圖,排列圖,重點分析圖。它是用來尋找影響產品質量的各種因素中主要因素的一種方法,由此可以用來確定質量改進的方向。
意大利經濟學家V.Pareto(1848-1923)發現國民收入大部分集中于少數人手中,于是將所得大小與用有者的關系用一定的方程式表達,稱為柏拉法則。
后來美國的J.M.Juran(朱然)將這個法則應用于質量管理領域,區別關鍵的少數和瑣細的多數,成為80/20法則。從而抓住關鍵因素,解決主要問題。
2、 應用
大致的過程
在一定期間收集數據
收集數據時區分不同的原因
按照出現次數大小依次排列
計算累計和
將這些數據用直方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并畫出累計和曲線。
下面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排列圖的做法。
[例] 對某產品進行質量檢驗,并對其中的不合格品進行原因分析,共檢查了七批,將每一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后列在下表中:
批號 |
檢查數 |
不合格品數 |
產生不合格品的原因 | |||||
操作 |
設備 |
工具 |
工藝 |
材料 |
其他 | |||
1 2 3 4 5 6 7 |
4573 9450 4895 5076 5012 4908 4839 |
16 88 71 12 17 23 19 |
7 36 25 9 13 9 6 |
6 8 11 3 1 6 0 |
0 16 21 0 1 5 13 |
3 14 4 0 1 1 0 |
0 9 8 0 1 0 0 |
0 5 2 0 0 2 0 |
合計 |
頻數 |
246 |
105 |
35 |
56 |
23 |
18 |
9 |
頻率 |
1.000 |
0.427 |
0.142 |
0.228 |
0.093 |
0.073 |
0.037 |
把上表中的原因按頻率大小從大到小重新進行排列,把原因“其他”放在最后,并加上一列“累積頻率”,即將這一行前的所有頻率加到這一行的頻率上。整理好的表如下
原因 |
頻數 |
頻率 |
累積頻率 |
操作 工具 設備 工藝 材料 其他 |
105 56 35 23 18 9 |
0.427 0.228 0.142 0.093 0.073 0.037 |
0.427 0.655 0.797 0.890 0.963 1.000 |
合計 |
246 |
1.000 |
在坐標紙的橫坐標上從左到右依次標出各個原因項,“其他”這一項放在最后,在坐標紙上設備兩條縱軸,在左側縱軸上標上頻數,在右邊一側縱軸的相應位置上標出頻率。然后在圖上每個原因項上畫一個矩形,其高度等于相應的頻數,寬度適當。在每一個矩形的上方的中間位置上點上一個點,其高度為到該原因為止的累積頻率,并從原點開始些點連成一條折線,稱這條為累積頻率折線,也稱為Paroto折線。
用軟件做出的排列圖如下:
根據累積頻率在0~80%之間的因素為主要因素的原則,可在頻率為80%處畫一條水平線,在該水平線以下的折線部分對應的原因項便是主要因素。
從上圖上可以看出,造成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工具和設備,要減少不合格品首先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