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東西應該來自學院派,是從 范玉順教授的成果中發展來的。有個 集成化企業建模工具 ,就是他們的成果。 集成化企業建模工具是一個以過程模型為核心的,包括功能模型、信息模型、組織模型和資源模型的企業建模工具系統。這幾種模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企業。
而kingdee,實際上是原來的凱思,則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產品模型這個緯度。他們認為,在企業動態建模中涉及到多個視角的模型,包括:信息模型、功能模型、組織模型、過程模型、產品模型、資源模型等六個動態模型。
信息模型是從信息的角度對企業進行描述,企業信息系統是信息模型的一個體現,用于存儲/維護/處理與企業相關的所有信息,這些信息是聯系各個功能元素的紐帶。
功能模型以功能活動為視角對整個企業進行描述,表現的是企業各功能模塊之間的關系。
組織模型描述組織結構樹、團隊、能力、角色和權限等。
過程模型是通過定義組成活動及其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來描述工作流程的模型。
產品模型描述產品類型和產品結構等信息,也包括產品和其它企業要素之間的關系。
資源模型描述企業的各種資源實體、資源類型、資源池、資源分類樹、資源活動矩陣等。
ARIS建模方法:在SAP中的成功應用
過程模型鏈被分解成五個視圖:數據視圖、過程視圖或功能視圖、組織視圖、資源視圖和控制視圖。
?數據視圖:描述事件和環境條件,它們表征了信息對象;
?過程/功能視圖:描述過程規則和過程結構,也就是描述要實現的功能以及功能間的關系;
?組織視圖:描述使用者和組織單元間的結構關系;
?資源視圖:描述信息技術設備,例如,CPU、外圍設備、網絡和數據庫等;
?控制視圖:記錄和維護組織視圖、數據視圖和功能視圖間的關系。
由于資源視圖僅用于描述信息技術設備,因此,根據組織、數據和功能視圖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程度,生命周期模型取代了作為獨立描述對象的資源視圖。面向生命周期, ARIS定義了三個層次的概念:需求定義、設計說明和實施描述。
這樣,就得到了ARIS結構,如圖1所示。
三、從OO出發
Casewise Corporate Modeler:一個商業工具
基本語義有:Process 、Organization 、Location、 Data 、 Application 、Technology以及User-defined objects。
一個關注點是:
一個Linking business and IT modeling
主要的模型有:
Organizational modeling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ROI)
IT architecture modeling (UML) 、Matrix analysis (CRUD)
Data modeling(ER圖) 、Data flow modeling(((DFDs).
OMT:UML之前的OOA&D方法
OMT的基礎是對象模型。在對象模型建立后,很容易在這一基礎上再導出動態模型和功能模型。這三個模型一起構成要求解的系統模型。
Eriksson-Penker業務擴展:基于UML的業務建模
這可是那本著名的《UML業務建!返臅械臇|西,大概作者不想把它發展為一種具獨立性的業務建模方法,故只稱為基于UML的擴展。
基本語義:資源、過程、目標、規則
四種業務視圖:業務愿景、業務過程、業務結構、業務行為
。ㄍ辏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