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階段主要是精化和結構化需求,清楚地描述系統內部,是設計階段的基礎。分為兩個步驟:
系統架構分析:運用面向對象技術描述系統的靜態結構。
系統行為分析:從動態的角度描述系統的對象間相互作用的特性。
· 設計階段是在對系統各方面有了解的基礎上來確定特定的解決方案。分為兩個步驟:
分層結構設計:確定了具體實現時軟件和硬件的最佳分界。
詳細設計:在軟件方面是深入到了系統低層信息,如操作的屬性、類的流程等;硬件方面則是到了設計具體電路板的階段。
本方法利用面向對象的概念將系統分成了相互關聯卻又較獨立的模塊,一方面方便了系統開發時的迭代過程以及系統的后期維護,設計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新的需要對各個步驟中相應部分進行調整來實現改進,這樣就可以大量減少重復分析或設計的過程;另一方面,對象概念可以和嵌入式系統中的任務概念很好的映射起來。任務可看成是由一個或多個對象協作而成的,在分析、設計過程中確立對象的同時也就確定了系統的多個任務,為嵌入式系統的多任務特性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本文后續部分將以嵌入式遠程溫度監控系統為例,簡單闡述和驗證此方法。
3 系統需求
3.1 功能性需求
功能性需求是系統功能的陳述。在UML中是應用用例圖來描述系統功能的。如圖1所示,系統大致由下述幾個角色和用例組成:
三個角色:數字式測溫儀,Inte.net遠端用戶,本地用戶。
五個用例:當前溫度信息顯示、更改最高警戒溫度、更改最低警戒溫度、修改測溫儀工作狀態以及登陸服務器(身份驗證)。
以上的各個用例只是對系統功能的大致劃分,主要目的是為后面的系統分析作基礎。
3.2 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是系統的特定特性。本系統的非功能性需求是:
溫度測量范圍要求0-400℃,顯示精度 為0.2℃。
在工業現場,遠程監控系統對數字式測溫儀實現無線監控。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