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文不難看出,GSM標準規定了一個靜態靈敏度和靜態輸入電平范圍,以及參考靈敏度,那么有沒有參考輸入電平范圍哪?有的,不過沒有象參考靈敏度那樣測很多情況,只是在EQ模式下測試,具體的規定是在EQ模式下,輸入電平分別在-82dBm,-40dBm時,II RBER要小于等于3.250%。
前面提到了GSM的靜態靈敏度與動態范圍,參考靈敏度與動態范圍,分別考察了沒有和有多徑快衰落和多普勒效應時手機接收弱小信號和過載信號的能力,cdma2000的測試在此確改變了一些方向,首先讓我們看看Cdma2000的標準規定。
Cdma2000標準規定的多徑快衰落的測試是在有1、2、3條路徑的無線信號,運動速度在8-100 km/h等6種情況下,且有加性高斯白噪聲下(Ioc大約在負五十幾到負六十幾dBm之間),Ior/Ioc在幾個到十幾個dB之間,各種通訊速率下的測試,各種情況不同,誤禎率的要求也不同,從0.2%到30%,詳情可查標準,不再贅述。
兩相對比我們可以看出GSM與Cdma2000測試的不同,GSM側重的是沒有和有多徑快衰落和多普勒效應時手機接收弱小信號和過載信號的能力,而Cdma2000在此的測試是強調在多徑快衰落和多普勒效應時,且有很多同一小區內的用戶也在通話時,手機的接收性能,這里Cdma2000強調的是另外一種真實的環境——有多徑干擾、有多普勒效應、有同小區其他用戶的干擾,且接收到的信號不大也不小,可以看出這個測試主要是針對手機參考靈敏度或參考動態范圍的測試。
Cdma2000為什么安排這么個測試,而不安排一個類似GSM一樣參考靈敏度和輸入電平范圍的測試,而且多徑信號的數量也遠遠小于GSM,對于此Cdma2000,都是一個自干擾系統,在一個小區內有沒有其他用戶同時通話,對手機接收質量有很大的影響。而且Cdma2000使用了RAKE接收技術,多徑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是要根據多徑時延的具體情況來定。Cdma2000在此安排了一個更加真實的物理環境,有同小區的其他用戶的干擾,有多徑衰落,有多普勒效應,這部分可討論的東西實在太多,移動通信主要敵人之一就是多徑衰落和多普勒效應,筆者到此打住,不再就此話題繼續討論,說實話不完全是因為篇幅原因,實在也是能力所限。
六、模擬系統內部的干擾——同信道抑制、鄰信道抑制與加性高斯白噪聲下的測試
在談本節之前,先介紹兩個概念,一是同頻干擾,同頻干擾是指相同載頻電臺之間的干擾,另一是鄰頻干擾,鄰頻是指兩個相鄰的信道之間的干擾,這是由于一個強信號串入弱信號中,且干擾弱信號而造成的干擾,這兩種干擾是蜂窩式移動通信所特有的干擾,是由頻道重復利用所造成。
正如前文所述,GSM是時分多址和頻分多址系統,在同一個小區內會有多人分時段同時通話,在附近小區也會有用戶同時通話,這樣他們就會受到同頻干擾和鄰頻干擾,在這樣的情況下GSM手機在接收方面要達到一個怎樣的性能哪?GSM規定了同信道抑制(抑制同頻干擾)測試和鄰信道抑制測試(抑制鄰頻干擾)測試。
GSM標準規定測試同信道抑制(Co-channel rejection)的方法是:在TU3的城市環境下(意味有多徑快衰落,但運動速度不快),在同信道里存在一個載波/干擾比為9dB的GSM干擾信號,有用的接收信號為-82dBm時,II RBER不超過4.3%,Ib RBER不超過2.091%,FER不超過24.0%。
GSM標準規定測試鄰信道抑制(Adjacent rejection)的方法是:在TU3的城市環境下(意味有多徑快衰落,但運動速度不快),分別在200kHz鄰頻存在高于有用信號 9dB的GSM干擾信號,400kHz鄰頻存在高于有用信號 41dB的GSM干擾信號,本小區有用的接收信號為-82dBm時,200kHz鄰頻干擾:II RBER不超過8.333%,Ib RBER不超過0.420%,FER不超過6.742%。400kHz鄰頻干擾:II RBER不超過9.167%,Ib RBER不超過0.756%,FER不超過11.461%。
以上測試在有些地方也被稱為選擇性(selective)測試。
cdma2000會受到同頻干擾和鄰頻干擾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都知道cdma2000是碼分多址,同一小區其它用戶發出的信號類似加性高斯白噪聲的干擾,相鄰小區使用的也是同一頻率(雖然cdma2000也是頻分多址,但在一個地區同一網絡是不會使用兩個頻率的),它們發出的信號也類似加性高斯白噪聲的干擾,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再分同頻干擾和鄰頻干擾了,直接測試手機在加性高斯白噪聲下的接收質量就可以了。即對理想調制信號施加加性高斯白噪聲,測量接收機的誤幀率,作為對同信道抑制、鄰信道抑制的測試,或者是接收機的選擇性測試。這實際上是模擬接收機在實際系統中使用時所遇到的真實干擾環境。
cdma2000標準中對加性高斯白噪聲下的接收質量的測量規定是:施加加性高斯白噪聲(Ioc)為-54dBm,Ior/Ioc為-1dB,在此情況下前向業務信道在各種通信速率下的誤禎率分別不超過0.3%到5%之間。
從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多址方式的不同,同信道抑制、鄰信道抑制的測試方法也是不同的,而且cdma2000也不再提同信道抑制、鄰信道抑制了。cdma2000在組網時每個小區內都使用同一個頻率,因此“鄰頻干擾”被同頻干擾同化,或者說沒有鄰頻干擾,但cdma2000的標準中卻規定了一個鄰信道選擇性測試(Adjacent Channel Selectivity),其實這個測試只針對band class 6 (IMT-2000 band),其標準規定的出發點是,是否能與wcdma系統兼容,因此它雖叫鄰信道選擇性測試(當然這么叫有意義,也貼近事實),但筆者仍把他放到下一部分去討論。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