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OOA的測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過程,為敘述的方便,對OOA階段的測試劃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 對認定的對象的測試
☆ 對認定的結構的測試
☆ 對認定的主題的測試
☆ 對定義的屬性和實例關聯的測試
☆ 對定義的服務和消息關聯的測試
1 對認定的對象的測試:
OOA中認定的對象是對問題空間中的結構,其他系統,設備,被記憶的事件,系統涉及的人員等實際實例的抽象(參見[2])。對它的測試可以從如下方面考慮: 1.1 認定的對象是否全面,是否問題空間中所有涉及到的實例都反映在認定的抽象對象中。
1.2 認定的對象是否具有多個屬性。只有一個屬性的對象通常應看成其他對象的屬性,而不是抽象為獨立的對象。
1.3 對認定為同一對象的實例是否有共同的,區別于其他實例的共同屬性。
1.4 對認定為同一對象的實例是否提供或需要相同的服務,如果服務隨著不同的實例而變化,認定的對象就需要分解或利用繼承性來分類表示。
1.5 如果系統沒有必要始終保持對象代表的實例的信息,提供或者得到關于它的服務,認定的對象也無必要。
1.6 認定的對象的名稱應該盡量準確,適用。
2 對認定的結構的測試
在Coad方法中,認定的結構指的是多種對象的組織方式,用來反映問題空間中的復雜實例和復雜關系。認定的結構分為兩種:分類結構和組裝結構。分類結構體現了問題空間中實例的一般與特殊的關系,組裝結構體現了問題空間中實例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2.1 對認定的分類結構的測試可從如下方面著手:
2.1.1 對于結構中的一種對象,尤其是處于高層的對象,是否在問題空間中含有不同于下一層對象的特殊可能性,即是否能派生出下一層對象。
2.1.2 對于結構中的一種對象,尤其是處于同一低層的對象,是否能抽象出在現實中有意義的更一般的上層對象。
2.1.3 對所有認定的對象,是否能在問題空間內向上層抽象出在現實中有意義的對象
2.1.4 高層的對象的特性是否完全體現下層的共性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