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
    • 軟件測試技術
    • 軟件測試博客
    • 軟件測試視頻
    • 開源軟件測試技術
    • 軟件測試論壇
    • 軟件測試沙龍
    • 軟件測試資料下載
    • 軟件測試雜志
    • 軟件測試人才招聘
      暫時沒有公告

    字號: | 推薦給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軟件外包是“催化劑”還是“維生素”?

    發布: 2008-1-21 17:56 | 作者: 陶然 | 來源: eNet硅谷動力 | 查看: 25次 | 進入軟件測試論壇討論

    領測軟件測試網 這幾天,有幾件軟件業的新聞發生,都是和軟件外包有關。一個是聯想投資公司以2400萬港幣參股中訊軟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訊軟件去年10月已經引進了日本NEC1200萬港幣的資金,其是北京最大的國內軟件出口企業,該集團北京公司2001年度對日軟件外包業務達7億日元,折合人民幣4600多萬元。另一則是3月26日,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唐駿在成都召開的軟件峰會上宣布,微軟與國家計委逾60億元框架協議中正醞釀在中國推進大規模的軟件外包業務,將選擇成都作為實施“軟件外包”戰略的首家試點城市。再一則是3月6日,浙大網新宣布,浙大網新與日本富士電機株式會社在杭州就對日軟件出口事宜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將分別在東京和杭州創辦兩家合資公司,開展大規模對日軟件出口業務。
      于是最近在軟件業內和IT媒體類彌漫著一種對軟件外包的鼓吹態度,而且相當狂熱,大連、北京、齊魯、上海、杭州、廣州、西安、成都、沈陽是這種外包梯隊中的代表,事實上,在整個國內的軟件行業內一直提倡中國的軟件要走印度之路,靠出口來發展自己,只不過這種態度在最近發展到了高峰而已!墩衽d軟件產業行動綱要》,對軟件出口和外包提出了目標和方向:到2005年,軟件市場銷售額達到2500億元,軟件出口額達到50億美元。
      根據臺灣工研院的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軟件外包服務市場的規模約為144億美元,其中北美市場占70%,歐洲市場占15%,其他地區則占15%。而另一個數據則表明,僅美國每年軟件業務外包量就達400億美元以上,而且這個市場年增長率保持在22%左右。美國財富500強公司中有近40%的公司軟件業務外包給印度等國。所以,說軟件外包是一塊巨大的利潤市場毫無疑問。我們的鄰國印度已經成了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軟件出口國,印度軟件業收益在2001年3月達到86億美元,軟件出口也達到63億美元,印度政府預計在2005年軟件出口有可能會超過1000億美元,另外,軟件外包預計到2008年將會為印度人提供22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而吸引投資規模將會達到50億美元!都~約時報》在2002年曾經對中國軟件的出口能力做過預計:中國將在5-10年的時間內擠下印度,成為第二大軟件出口大國。2006年,中國希望自己的軟件出口額達到10億美元。
      中國軟件總額占全球1%的比例,這1%,是中國有資格做軟件出口的重要基石。但是現在有個爭執是印度之路是否可行?準確點說是印度的軟件出口對于印度自身的軟件發展能有多大的幫助,即便中國真的躋身軟件出口大國,中國人就敢說Made In China的軟件可以不敗,中國軟件企業可以暢行全球么?
      中國軟件企業必須清醒認識到,軟件出口對于中國軟件產業水平的提高沒有根本性幫助,也無助于中國軟件企業國際化的最終解決。正如院士倪光南指出印度軟件出口的局限性一樣,2001年在全球軟件總額中,印度只占1.6%,與第一位的美國(占42%)相差極大,也遠不及歐盟及日本。印度的‘軟件出口’主要是為美國軟件公司進行加工,而加工者一般不擁有最終的軟件產品和知識產權,因此這種‘軟件出口’不是產品和知識產權的出口而是軟件勞務的出口。印度的軟件工廠僅是做軟件開發中的部分工作,是一種‘軟件代工業’。此外,外包業務受國外軟件產業的牽制過大。
      有人用國內的經濟特區從“三來一補”,從給國外企業加工一些非常簡單的硬件做到現在的經濟大市,除了主板和CPU之外,別的所有的硬件都可以在當地生產這個例子來反駁說發展軟件外包同樣可以掌握技術,但是這些人卻忘了一點,即便是現在TCL、創維也在苦于核心關鍵技術被國外的跨國公司所掌控,真正面臨到技術競爭,往往陷于被動。
      國內的軟件出口業務仍在發展初段,2001年中國軟件出口約七億美元,占整體軟件產業不足10%,而印度2001年的軟件出口就占整體軟件產業超過70%。中國的軟件出口不足,但是印度把大部分業務全部放到軟件出口這個籃子里長久來看對印度軟件業很可能是弊多利少。當然印度和中國相比,嚴重不利是當地消費需求不足,商業環境普遍缺乏,沒有國內市場。
      軟件外包的利處是國外的消費者的水平比國內的高,他們會提出非常像樣的需求,中國軟件企業在完成他們的業務要求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學到新的東西,能夠不斷的提高自身水平。但是國內軟件企業數量雖多,但大部分規模較小,國內一些通用軟件廠商雖然品牌很大,但業務收益卻無法提升。由于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追求短期利益功利趨向十分明顯,面對具有明顯市場機遇的產品便會蜂涌而上,一些軟件商只得進軍目前“有利可圖”的有效市場,集成業務熱火時就做集成,在企業信息化大潮時就搶單企業級用戶,而對有開發或市場開拓難度的產品則退避三舍,這導致產品種類單一,低水平競爭和產品質量不高等問題,不利于軟件公司的長期性戰略發展。這點上尤其是要把對日本的軟件外包和對歐美的軟件外包區別對待,歐美項目合同多在高層簽訂,對日軟件外包的項目合同則往往是在系統低層,甚至在底層簽訂的,非常類似傳統制造業的“訂單”,對國內軟件產業純粹是體力上的幫助。
      專家分析認為中國技術整體水平不高,軟件外包講究的是,低成本和高質量,管理比技術重要得多,而國內軟件開發管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外包對軟件企業管理水平、維護能力,以及商務、法律的國際接軌都有相當的要求。而我國軟件企業相對松散,質量管理也處于弱勢,很多還是作坊式的研發。所以目前軟件外包,只能說是一種贏利模式,就好像工廠機器化生產的產品比手工作坊的成本要低很多一樣,國外廠商把工作包給我們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開發成本低,這就決定了軟件外包利潤空間有限。而且,這種模式,在外包之外,是不可復制的。盡管對于國內軟件業的發展來說有益,但是很難說有多大的作用。國家信息化離不開自主的軟件業發展,我們現在的國內開發商,還不足以滿足我們自己市場的需要,遠不能開發出滿足我們自己的產品,仍然是任重而道遠。如果不下力氣發展獨立自主的軟件產業,就等于用別人的磚蓋自己的樓,樓能不能蓋好,全部要看別人肯不肯給你提供磚。
      中國的軟件產業現在進入了一個發展的好年份,但遺憾的是在這個好年份里還得不到好收成。中國的軟件市場是一個長期市場,如果企業不走出去,它的成長性必然受到限制,中國的軟件企業應該家電、玩具廠商一樣走出國門,去爭奪全球99%的市場,所以我們覺得為軟件外包鼓與吹的態度是正確的,但是它只是國內軟件業成長的催化劑,適當的外包也會是國內軟件企業的成長方式。通過外包,國內軟件企業可以學習到先進的管理經驗,鍛煉隊伍,增加和國際市場的交流。特別是在軟件發展初期,企業比較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分工合作可以避開風險,抓住機會生存下來,但是把它當作是維生素決不可以。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

    TAG: 軟件外包


    關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 領測軟件測試網合作伙伴 | 廣告服務 | 投稿指南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領測軟件測試網)|領測國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9號北京理工科技大廈1402室 京ICP備10010545號-5
    技術支持和業務聯系:info@testage.com.cn 電話:010-51297073

    軟件測試 | 領測國際ISTQBISTQB官網TMMiTMMi認證國際軟件測試工程師認證領測軟件測試網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 <ruby id="5koa6"></ruby>
    <ruby id="5koa6"><option id="5koa6"><thead id="5koa6"></thead></option></ruby>

    <progress id="5koa6"></progress>

  • <strong id="5koa6"></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