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你必須懂得管理知識,任何企業的管理流程、規則都是可以看到各種管理技術的影子,無論這個企業是優秀的企業、管理嚴謹的企業、松散的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任何的管理方式的實質都是不同管理知識組合的體現,需求人員可以說是沒有太多的資本去輕視這些企業的管理體系的,因為軟件業的需求人員自身的大腦中并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術,用這些知識和管理技術去與企業的管理者和業務骨干共同探討,探討諸如:軟件所能夠給企業未來管理帶來的那些改變,并依據這是知識能夠更好地了解企業的管理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需求人員才能夠懂得企業的某個規則和流程為何這樣設計與安排(切記任何設計與安排都是現實管理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你才能夠很好的理解企業的管理需求。
請各位不要介意,筆者對于掌握管理知識的感觸是深刻的,所以我把一位朋友進入信息化領域的一個小故事分享給讀者。他的信息化經歷是從86年開始,參加的第一個項目是某大型商場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MIS系統),剛一進入項目組,組長(國家某著名研究所研究員,信息化專家)就告訴他,你的專業是計算機,你對于管理肯定不懂,所以為了盡快地進入角色,有兩點你必須快速掌握,第一是商業管理理論與方法,第二是軟件工程方法。對于這個要求他是認真地照辦了,前后共花費了3個多月的時間認真地閱讀了商業管理中所涉及的財務管理、庫存管理等相關的書籍,大概有7、8本左右,他感覺這是一段思維的清洗過程,要讓自己從計算機人員的思維方式轉變成企業管理人員的思維方式。
經過3個月對于管理理論的通讀之后,無論與業務部門的領導、業務部門的骨干的交流,都會感覺到在與客戶的交流中,再也不會產生任何隔閡,這是因為所有參與交流的人都在使用相同的語言在溝通,從此以后一切調研活動都變得輕松起來,這段經歷為他后來對于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和戰略管理的興趣,也奠定了基礎。
第四你必須掌握需求方法,需求方法可劃分成三個階段:調研、研究、總結,任何一個階段都必須要非常清晰地了解方法與掌握方法,許多軟件公司并沒有建立這樣的方法,所以在調研的過程中無法了解企業需求的全部,經常出現的現象是不知道調研是從哪里開頭、也不知道調研從哪里結束,應當怎樣了解企業狀況,怎樣寫調研報告;如果出現這樣的結果,同樣會導致無法開展企業需求的研究,因為這些調研報告是不全面的、是片面的,研究的結論將是有些不真實的,自然也就無從作出一份完整的需求報告。所以軟件公司的需求人員必須要掌握需求方法,如果現在沒有這種方法,不妨從現在開始建立。
第五你必須懂得協調,國內許多企業的組織體系并不是完美的,它們的現有組織有時候來源于歷史沿革,有時候來源于競爭,有時候來源于親情,在這樣的組織體系下的管理層一般都是有矛盾的,這種矛盾有時候會反映到需求調研過程中(由于有可能改變原有結構與責任、還有利益),作為一名優秀的需求人員,你必須清晰這種矛盾,要梳理清楚這些矛盾,選擇比較適合的方式去解決矛盾,可以通過流程的變化、可以通過控制規則的變化、可以通過你的決定(裝作沒有看到矛盾,表現出一切為企業著想),總之有一點必須多聽、多看、多探討、多選擇不同的解決方案,一定不要激化矛盾,矛盾的激化對于企業不利、對于軟件公司同樣不利。
需求人員的基本能力要求可能并不只是這六個方面,這里只是一點探討和想法,一定不完善,希望讀者能夠從自身的工作角度去補充和發揮。其實寫這個小節的中心目的,是希望軟件公司、軟件應用的企業必須關注需求的重要性,關注需求人員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因為軟件使用的成功與否,需求對于企業管理的復合程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