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SOA對集中數據的作用 SOA架構
關鍵字:SOA 集中數據 作用面對全球化的浪潮和入世后的挑戰,特別是外資銀行咄咄逼人的氣勢,銀行業的信息化可謂是時不我待,工行、建行等實力雄厚的數據中央紛紛出臺一整套的信息化方案,其中“信息數據大集中”涉及面廣、投入巨大、影響深遠,因而也最為惹人矚目。
數據集中的三大潛在優勢
首先,數據大集中可以提高銀行的整體運營效率并降低管理成本。伴隨著金融改革以及上市的浪潮,中國銀行業更加關注對內外部資源的整合與管理。而數據大集中無疑在這方面會被寄予厚望。大集中可以整合信息、精簡冗余、減少重復建設,從而可以有效地節省人力資源和設備投入之外。
其次,數據大集中實現了銀行對業務的集中監控,加強總行對各個分行經營風險的防范。例如,工行總行原先很難對分支機構的不良貸款進行有效的監控,因為總行看不到分支機構究竟發生了什么業務,以及這些業務在審核過程中究竟出現了哪些問題。而實現數據大集中之后,工行可以做到預先控制,哪些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是分支機構必須上報的,在管理層面將會更加集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數據大集中還為金融產品的創新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網上銀行的發展。通過統一管理客戶信息和賬戶數據,深入分析客戶,迅速創新業務,不僅能更好的留住現有客戶,還能實現用戶規模的增加和交易數額的增長。
數據集中的三大潛在危機
首先,隨著系統的集中度增加,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在數據大集中的過程中,銀行通常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期間的不確定性、對客戶的忽略,甚至客戶資料的流失,都會導致客戶在不斷地流失。以丟掉優質客戶為代價來實現數據大集中,這是決策者意想不到的結果。
其次,數據的高度集中,導致銀行管理的集權化與官僚化,對客戶與市場需求的反應越來越慢。數據與應用都在總行,總行不可能為各分行做個性化服務,分行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做個性化服務。解決不了差異化問題,就不可能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數據集中后,各分行的需要對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必須先通過總行,總行也不可能根據各地的不同需要給出數據。
第三,盡管實現了數據集中,但不管是已經完成數據集中的銀行,還是正在進行數據集中的銀行,一些系統還是分散的,沒有做到完全的集中。這樣同一客戶在同一銀行就有不同的信息表現,沒有一個系統能夠提供全面真實的客戶資料,導致銀行服務能力與服務質量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更別提個性化的服務與產品創新了。
SOA:為集中的數據插上理性的翅膀
一些銀行業界人士表示,數據大集中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其本身并不能解決銀行的業務和管理問題,只是從IT架構上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強大平臺,因此大集中并不是銀行信息化的終點。那么,如何揚長避短,發揮數據集中的最大收益呢?何處是盡頭,路又在何方呢?
一些專家已經提出,在銀行業信息化的過程中,應當提早采用服務導向型架構(SOA)。它重復利用企業的現有資源,包括開發員工,技術軟件,硬件,語言,平臺,數據庫和系統。根據研究報告,適當使用SOA 能減少成本,增益資源效率使用40%,同時可減輕達10 倍的維護工作量,減少潛在風險,管理和監視費用。
更加重要的一點是,SOA令業務模型和資訊科技架構有更大的靈活性,重建一個有“客戶響應能力”的企業,以面對日益快速變化的環境。而這正是中國銀行業信息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Gartner 預計到2008 年,SOA 將成為占有絕對優勢的軟件工程實踐方法,中國的銀行業的信息化要有理性、有高視點,在數據集中的同時,應該在理解和應用SOA 開發技能方面進行投資。讓SOA為集中的數據插上理性的翅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