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機器還是源源不斷地被發走。我暗自禱告,產量一大,我們開發的產品占主體時,一切會好起來的。
越俎代庖的代價
剛開始的裝機和培訓,服務部門的工程師沒有人特別熟悉這臺機器。于是服務部的經理找到我求援,希望開發工程師能出差。為了確保機器能順利推廣開,我應承了下來,服務支持文檔、服務工程師的培訓就這樣耽誤了下來。如此周而復始,最后只要有客戶咨詢或投訴,就直接轉到項目部,使項目部的很多具體工作進行不下去。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開發工程師并未經過服務培訓,而我們項目部的工程師對那些又不了解,其安裝和用戶培訓卻又要做,可想而知,結果自然是不到位,最后對機器、服務的抱怨都集中到了項目部上。
拆東墻補西墻的救火沒能使流程理順,這時又出現了機器抗干擾差的投訴,這原本通過預研可以提前預防,現在也尾大難調。只好找了一所大學的教授協助解決,雖有改進,結果也不是很理想。不過我實在沒精力拿用戶進行試驗了,加上這番折騰,這個項目的利潤被服務、退貨、換貨耗掉了一部分,銷售渠道對產品的反應也很不好,抗干擾差、服務差、發錯貨,等等。面對危局,我無奈建議公司決策層停掉該項目。
這個故事結束半年了,每每回想,總是感慨:項目不是在最后才失敗的,也許它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也許它的路線方向就是錯的。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