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更要虎虎的
QQ群 測試開發工程師(95934315)
Blog:http://cuckoo2010.blog.163.com/
軟件測試及其測試模型淺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31 00:12:58
/ 個人分類:thinking in testing
MILY: 宋體;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體;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軟件質量是軟件的靈魂所在。及時,盡早,不斷地對軟件系統進行測試,從而找出軟件中的BUG,軟件測試的目的就是尋找錯誤,并且盡最大的可能尋找最多的錯誤,所以說軟件測試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軟件的質量。
軟件測試分類很多,對不同的公司而言,又有不同的測試分類。按照開發階段劃分,有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確認測試和驗收測試;按照測試實施組織劃分,有開發方測試,也就是開發方自己的測試團隊的測試,用戶測試及第三方測試;還的一種是按照測試技術劃分,有白盒測試,黑盒測試和灰盒測試,灰盒測試就是在測試活動中所用測試技術介于白盒和黑盒之間的一個測試技術。
再者就是軟件測試的模型了。開發有開發的模型,軟件測試也開展出來一些很重要的模型供測試人員參考。這里就簡要分析幾個。
第一個是V模型,V模型是最具代表意義的測試模型,如下圖所示:

V模型是是軟件開發瀑布模型的變種,它反映測試活動與分析和設計的關系,從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開發過程和測試行為,非常明確地標明了測試過程中存在的不同級別,并且清楚地描述這些個測試階段和開發過程期間各個階段的對應關系。但V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把測試作為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和編碼之后的最后一個活動,需求分析等前期產生的錯誤直到后期的驗收測試才能發現。
第二個是W模型,如下圖所示:

W模型在V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一與開發階段的同步測試,形成W模型;測試與開發同步進行,有利用盡早的發現問題。相對于V模型而言,W模型更加科學。W模型可以說是V模型自然而然的發展。它強調:測試伴隨著整個軟件開發周期,而且測試的對象不僅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設計同樣要測試。但W模型也是有局限性的,它的局限性是仍把開發活動看成是從需求開始到編碼結束的串行活動,只有上一階段完成后,才可以開始下一階段的活動,不能支持迭代,自發性以及變更調整。W模型把軟件開發和測試看成是一種線性的前后關系。
在V模型和W模型中,都沒有很好地體現測試流程的完整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專業就提出了H模型,這就是現在要講的第三個測試模型,H模型,如下圖所示:

H模型將測試活動完全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完全獨立的流程,將測試準備活動和測試執行活動清晰地體現出來。上示意圖僅僅演示了在整個生產周期中某個層次上的一次測試“微循環”,圖中其它流程可以是任意開發流程。H模型是一個獨立的流程,貫穿于整個產品周期,與其它流程并發地起先,當某個測試時間點就緒時,軟件測試即將從測試準備階段進入測試執行階段。
除了以上三種常見的測試模型外,還有X模型,前置測試模型等等。應該說這些測試模型對指導測試工作的進行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任何模型都不是完美的。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去應用模型中對項目有實用價值的方面,不強行地為使用模型而使用模型,否則也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相關閱讀:
- 如何抓好軟件測試項目質量管理 (wangyajing, 2009-11-20)
- 軟件測試之SaaS模式中的質量管理[4] (wangyajing, 2009-11-20)
- 軟件測試之SaaS模式中的質量管理[1] (wangyajing, 2009-11-20)
- 軟件測試之SaaS模式中的質量管理[2] (wangyajing, 2009-11-20)
- 如何對軟件測試工程師進行績效考核 (seanhe, 2009-11-22)
- 針對項目組中的軟件測試人員進行績效考核 (seanhe, 2009-11-22)
- 軟件測試工作中的測試技巧匯總 (seanhe, 2009-11-22)
- 軟件測試工程師的價值之從厭惡到喜愛軟件測試工作 (seanhe, 2009-11-22)
- 軟件測試中經常出現的漏點 (wangyajing, 2009-11-23)
- 軟件測試QA與QC的良性協作 (wangyajing, 2009-11-23)
導入論壇
引用鏈接
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模型
軟件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