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提取方法模式實踐
提取方法模式提供了兩個關鍵好處:
原來的方法現在更短了,因此也更容易理解。
移走并放在自己方法中的邏輯體現在更容易測試。
降低圈復雜度
在使用的時候,對于被高度圈復雜度值感染的方法來說,提取方法是一劑良藥。您可能會記得,圈復雜度通過度量方法的路徑數量;所以,可以認為如果提取 出其中一些路徑,重構方法的整體復雜性會降低。
例如,假設在運行了像 PMD 這樣的代碼分析工具之后,結果報告顯示其中一個類包含的一個方法有較高的圈復雜度值,如圖 2 所示:
圖 2. 圈復雜度值高達 23!
在仔細查看了這個方法之后,發現這個方法過長的原因是使用了太多的條件邏輯。正如我以前在這個系列中指出的(請參閱 參考資料),這會增加方法中產生缺陷的風險。謝天謝地,updateContent() 方法還有個測試用例。即使已經認為這個方法有風險,測試也會減輕一些 風險。
另一方面,測試已經精心地編寫成可以測試 updateContent() 方法中的 23 個路徑。實際上,好的規則應當是:應當編寫至少 23 個測試。而且,要想編寫一個測試用例,恰好能隔離出方法中的第 18 個條件,那將是極大的挑戰!
小就是美
是否真的要測試長方法中的第 18 個條件,是個判斷問題。但是,如果邏輯中包含真實的業務值,就會想到測試它,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到提取方法模式的作用了。要把風險降到最小很簡單,只需把條件邏輯分解成更小的片段,然后創建容易測試的新方法。
例如,updateContent() 方法中下面的這小段條件邏輯創建一個狀態 String。如清單 1 所示,邏輯的隔離看起來足夠簡單: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