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是否需要對一個軟件進行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工具
從純技術的角度講,任何軟件都會有性能方面的問題,但實際上并不是每一個軟件都要做性能測試。
軟件的性能和性能測試伴隨著網絡應用的興起而逐漸被重視起來,但是軟件性能和性能測試卻并非網絡應用的專屬名詞,單機版的軟件應用同樣需要考慮性能問題。
先請看以下的案例:
1 殺毒軟件每次都要花費兩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一次對所有的分區的掃描。
2 PolySpace(代碼分析軟件)分析一個項目(10K LOC),都要花費八個小時以上。
以上兩款軟件都沒有做過性能測試,但客戶一般不會抱怨軟件性能有問題,可能只會抱怨自己的機器落伍了。
3 北京奧運會第二階段門票銷售開始第一天,其訂票系統一度癱瘓。
以上的軟件做了性能測試,但用戶對訂票系統的抱怨聲還是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軟件測試 ... ...
具體來說,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做性能測試,有以下幾個準則。
× 對于單機版軟件來說,要完全站在用戶的角度,準確的把握用戶需求
我們要明白,用戶有時候并不會過多的關注軟件的實時性。
以“我”這個用戶為例,在使用殺毒軟件之前,我的期望是殺毒軟件能盡可能多的查殺病毒,至于查殺病毒要兩個小時還是三個小時,我不會過多關注,因為查殺病毒時,我可能在吃飯或者休息。
同樣,“我”在使用PolySpace之前,我已經知道它的分析原理就是做“窮盡”的計算,所以才能找到代碼中的Run-time error(運行時錯誤),具體它用了八個小時還是十個小時,我也不會太關心,因為它的分析工作是在機房的服務器上,分析時間都在下班以后。只要第二天上班我能看到結果就行。
當在使用Excel中使用嵌套的統計和數學函數對幾萬行記錄進行統計分析時,如果每次都要兩三分鐘才能看到結果,“我”就會覺得性能比較差,因為我需要眼睜睜的看著它,等著它的結果出來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
所以說,需不需要對單機版軟件做性能測試,取決于對用戶需求的深層次理解。一般情況下,大數據量、交互性強的應用,在性能測試方面要多關注。
而對于客戶端/服務器系統,性能測試則是必需的。
× 對于客戶端數量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如傳統的C/S系統,如果客戶端數量不大,性能測試要相對簡單一些,一般采用傳統的人工“喊號子”的方法即可完成。而如果客戶端數量比較大,要借助于工具完成,自研的專門工具還是專業的性能測試工具都可以協助完成性能測試。
× 對于客戶端數量無法預測的情況下,如當前最流行的B/S系統,你可能無法預測到底會有多少人并發訪問你的網站,于是性能測試變得至關重要,性能成為產品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如MSN在國內一直打不過QQ,個人以為MSN的性能不穩定是重要的一個原因。要在這種情況下做性能測試,或者說壓力測試,一般要借助于專業的工具,如LoadRunner才能完成。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