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CMM的質量保證論壇中,Robinzrb 的一帖“做QA,并且感到郁悶的請進!”,引無數英雄竟折腰。這些英雄包括思想活躍的hjhza,樂于傳道授業解惑的wtswts,喜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vvvvvv……。為什么郁悶呢?還是先讓我們來討論一下QA的何去何從吧!
2 QA的由來
我們知道,國外很多的大公司,QA的職責就是測試(主要是系統測試),比如IBM、CA、PeopleSoft等。其實在最初,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是這樣的。后來,由于缺乏有效的項目計劃和項目管理,留給系統測試的時間很少(注:我以前做的一個項目,項目經理就明確告訴我系統測試就1天,沒得商量)。另外,需求變化太快,沒有完整的需求文檔,測試人員就只能根據自己的想象來測試。這樣一來,測試就很難保障產品的質量,事先預防的QA職能就應運而生。
事先預防其實是借鑒了TQM的思想,而且也符合軟件工程“缺陷越早發現越早修改越經濟”的原則。這些思想的淵源還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典故中,比如曲突徙薪、扁鵲論醫術等。特別是扁鵲論醫術這個典故,我偶然在國外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后來在林銳的文章中也看到了),常感嘆我們國人連祖先的思想文化遺產都丟的差不多了。
3 QA的現在
目前,實施CMM的企業越來越多了。CMM模型就要求建立QA角色。這里的QA類似于過程警察,主要職責是,檢查開發和管理活動是否與已定的過程策略、標準和流程一致,檢查工作產品是否遵循模板規定的內容和格式。在這些企業中,一般還要求QA獨立于項目組,以保障評價的客觀性。從國內來看,多數的QA沒有技術背景,檢查出的偏差多為雞毛蒜皮,再加上自己沒有令人信服的背景,領導也不支持,當然做起來就很困難了。
缺乏信任和支持只是一個方面,QA工作本身就很具挑戰性。它要求QA具有軟件工程的知識、軟件開發的知識、行業背景的知識、數理統計的知識、項目管理的知識、質量管理的知識等等。
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改進到一定程度就很難突破,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就開始郁悶了。后來通過學習、培訓、交流,思想和技能得到升華,又發現了木桶中最短的那塊,然后又開始改進,然后又遇到了玻璃天花板,然后……就這樣處于郁悶的循環中。
假使我們掌握了所有的知識,能突破所有的玻璃天花板,那是不是QA就可以一帆風順了。答案是否定的。QA角色定義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QA充當的是過程警察的角色,無論是否有意義,都專橫地強制過程的執行,容易在項目組中造成敵對的關系,受到排擠,而且這種警察的姿態也破壞了團隊精神。如此一來,QA工作還需要的是人際關系技能,就如我以前寫的《質量平衡》和《QA應該獨立于項目組嗎?》一樣,藝術化地處理這種關系。
4 QA的未來
從某種程度上說,獨立的QA審查機制是瀑布模型的產物。隨著現代軟件開發技術的演變,螺旋模型和迭代模型的興起,QA機制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從獨立專職的QA向貫穿過程的兼職QA演變。在CMMI模型中,這種兼職的QA也是被允許的。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改變呢?無論是XP、RUP還是其它先進的方法論,都是先產生架構,然后再增量開發,直到完成。這種模式中,需求和設計缺陷在各個迭代周期被所盡早發現和修復,質量也內建于架構和過程中,項目的成本和進度也得到保障。
到那時,是不是獨立的QA就不復存在了呢?有些成熟度較低的企業還是需要的,主要是保證過程執行的有效性和評價的客觀性。
《 質量平衡》
前幾日,我有幸聽了唐駿①關于“成功軟件企業的經營模式與文化”的演講。在會上,他談到中國目前靠軟件盈利(一定規模)的企業最多不超過5家。這一結論深深地震撼了我。難道國內成千上萬家軟件企業都在虧損嗎?而為什么虧損呢?我想,一個個的軟件項目延期、超出預算、質量低下是虧損的原因,而最根本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管理問題。質量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從理論來看,質量管理應該屬于項目管理的一部分。我們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也不要把項目管理和質量管理分離開來。有些項目經理認為“提高質量就意味著成本更高、延遲交付”,這是一個比較片面的觀點。多數情況下,質量和進度不是矛盾和冤家,而是可以協調和統一的。舉例來說,移動網管維護項目為完成一個約20人日的維護需求,在設計和編碼階段比計劃多花了0.5人日,測試階段就比計劃少花了6.5人日完成。這說明質量不但提前了進度,而且降低了成本。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比如規模較小、需求變化較快、進度較緊的項目,我們可以采取更為靈活、敏捷的開發方式,但是這些方式應該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進行。
然而,現實情況往往比較復雜,也許會存在質量與進度相對立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應該以公司的商業目標為基準,尋求質量、進度、成本三者之間的平衡。而如何尋找平衡點呢?由于項目相關者(包括公司、部門經理、項目經理、員工、客戶等)對質量利益(包括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獲得不同以及質量觀念的差異,存在不同的平衡點,從而引起質量方面的紛爭和抵觸。為了協調項目相關者的這種矛盾,責權利最大的一方(一般是公司)應該起到關鍵的作用。一方面要解決質量觀念差異的問題,最好通過自上而下的教育、培訓。為什么需要自上而下呢?經驗告訴我們,公司領導學好了質量管理方法,才能采用正確的質量管理方案,才能有更強的執行力,才能選用合格的質量人員,才能看得到比較明顯的質量改善效果,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就是授權相關人員進行監督,控制平衡點移動到最佳位置。一般情況下,公司的質量管理員應該擔當這種責任,但領導需要授予他們相應的權利。在企業中,責任和權利是成正比的。如果質量管理員的地位無足輕重,那么必然導致產品質量無足輕重。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質量管理員應該具備雙重角色。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監督和控制,更重要的是服務。服務的對象包括公司、領導、開發人員、客戶等。他應該收集、統計、分析數據,向領導和客戶提供項目情況,提高項目的透明度,并為公司留下經驗數據。他應該向開發人員講解質量觀念、過程要求、模板和工具的使用等。此外,好的質量管理員還應該采取各種方法來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比如引進新工具、采用新方法、改進過程、建立知識庫等。由于服務面對的是顧客(內部顧客和外部顧客),服務的質量就應該采用顧客滿意度來評估。因此,質量管理員應該時常反省自己的服務質量,經常向領導、開發人員了解情況,詢問他們的需求,分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
監督者和服務者,看似兩個不可融合的角色,實際上是一個統一體。監督與服務共同存在于質量管理工作中,并且可以相互轉化達到平衡。這種平衡也就是一種藝術,它需要根據企業的文化進行調整。在一個氛圍活躍、高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質量管理員應該傾向于服務角色;而在一個強紀律、低技術、規章制度成熟的企業,質量管理員就應該傾向于監督角色。一般情況下,無論哪種企業,質量管理員都應該具備監督和服務兩種職能。這就要求質量管理員在工作中能隨時調換自己的角色,同時要經常地跳出項目、部門、現在的范圍,站在更廣泛、更長遠的立場來實施質量管理工作。
總的來說,要解決好質量管理的問題,很重要的是要找準兩個平衡點:一個是根據商業目標找到項目在進度與質量之間的平衡點;一個是根據企業文化找到質量管理員在監督和服務兩種角色之間的平衡點。把握好這兩種平衡,有助于企業提高持續的盈利能力。
《 QA應該獨立于項目組嗎?》
周末閑時,在家看了奇洛.李維斯主演的《終極豪情》(POINT BREAK)。片中的情節依然不落俗套,講的是一個剛從警校畢業的警察強尼,協助調查一宗連環銀行搶劫案,該團伙作案手段高超,行蹤詭秘,只能從模糊的銀行攝像中推斷出可能是沖浪愛好者所為。為調查案件,強尼到南加洲海灘,結識了美麗的沖浪教練泰勒,更與泰勒的前男友保迪結為了生死之交。然而隨著案件漸露頭緒,赫然發現原來保迪就是搶劫集團的首腦,面對友情、愛情和法律,強尼難以選擇……
看完以后,忽然從腦海里掠過一絲念頭,QA應該獨立于項目組嗎?從某種程度上說,QA也充當了一部分過程警察的角色(基于SEPG、SEG和QA之間三權分立的思想)。那么,QA是否也可以借鑒強尼的工作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與受監督人員一起沖浪、跳傘、Party……以了解他們的語言、思想和行為,更真實、更深入地評價他們與既定規范之間的偏差,并逐步引導他們走向正軌。另一方面,在職能/行政上獨立于受監督人員(項目組),以保障自身的獨立性和評價的客觀性(也就是情、理、法之間的取舍)。
目前,中國很多軟件公司都在探索QA的實施模式,并有不少同行提出或懷疑“QA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不適合中國國情”。從我自己的了解來看,他們常常走向兩個極端:要不QA完全獨立于項目組,要不完全融入項目組。舉個鮮活的例子吧,就我很熟悉的一個公司(200余人,多數項目在100人月以上,多的近2000人月),在2002年的時候,要求所有項目組將完成的工作產品(比如項目計劃、進展報告、需求、設計、代碼、評審記錄、測試文檔等)提交到質量管理部,由質量管理部的人員進行審查。審查人員與項目組完全脫節,且審查人員不具備技術研發經歷,審查出來的問題幾乎全是雞毛蒜皮之事。更有甚者,副總規定質量管理部的目標是每月300個錯誤,達不到就扣錢。另一方面,開發人員被查出問題,也要被扣錢。結果是,經?匆婇_發人員跑到質量管理部來吵架,為一個小小的格式問題爭論不休……后來,也就是2003年8月份,質量主管換了,來了個徹底改變,QA全部放到各開發部門,結果是跳得跳了,考研的考研了,就剩下一個堅持下來了?珊髞,也就是最近,以前的部門文秘轉過來當QA了,更有意思的是,前臺的文秘也來QA了……就這樣,QA的工作就變成部門的聯系人了(類似文秘),比如幫出差人員報銷費用、外審前補寫記錄、催交文檔、質量管理部開會沒人參加時來充數……QA“Q變”了……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無論是完全獨立于項目組還是完全融入項目組都是不可取的。QA應在職能和行政層面獨立于項目組,在業務和工作層面融入項目組。就好比強尼一樣,他在職能上屬于警察(FBI),在工作上卻深入到犯罪團伙中。在操作層面上,QA這種獨立和融入的雙重角色是一件很不容易平衡的事情,需要組織的機制和QA的個人素質來保障。了解這一點,可以讓您在QA模式探索中少走彎路。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
領測軟件測試網最新更新
關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 領測軟件測試網合作伙伴 | 廣告服務 | 投稿指南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領測軟件測試網)|領測國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9號北京理工科技大廈1402室 京ICP備2023014753號-2
技術支持和業務聯系:info@testage.com.cn 電話:010-51297073
版權所有(C) 2003-2010 TestAge(領測軟件測試網)|領測國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軟件測試工程師培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9號北京理工科技大廈1402室 京ICP備2023014753號-2
技術支持和業務聯系:info@testage.com.cn 電話:010-51297073
老湿亚洲永久精品ww47香蕉图片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北美法律_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_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