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先用白盒法分析模塊的邏輯結構,提出一批測試用例,然后根據模塊的功能用黑盒法進行補充。
3.測試的人員組織
為了保證軟件的開發質量,軟件測試應貫穿于軟件定義與開發的整個過程。因此,對分析、設計和實現等各階段所得到的結果,包括需求規格說明、設計規格說明及源程序都應進行軟件測試;诖,測試人員的組織也應是分階段的。
(1)軟件的設計和實現都是基于需求分析規格說明進行的。
需求分析規格說明是否完整、正確、清晰是軟件開發成敗的關鍵。為了保證需求定義的質量,應對其進行嚴格的審查。審查小組由下列人員組成:
組長:1人
成員:包括系統分析員,軟件開發管理者,軟件設計、開發和測試人員和用戶
(2)設計評審:
軟件設計是將軟件需求轉換成軟件表示的過程。主要描繪出系統結構、詳細的處理過程和數據庫模式。按照需求的規格說明對系統結構的合理性、處理過程的正確性進行評價,同時利用關系數據庫的規范化理論對數據庫模式進行審查。評審小組由下列人員組成:
組長:1人
成員:包括系統分析員、軟件設計人員、測試負責人員各一人。
(3)程序的測試:
軟件測試。是整個軟件開發過程中交付用戶使用前的最后階段,是軟件質量保證的關鍵。軟件測試在軟件生存周期中橫跨兩個階段:通常在編寫出每一個模塊之后,就對它進行必要的測試(稱為單元測試)。編碼與單元測試屬于軟件生存周期中的同一階段。該階段的測試工作,由編程組內部人員進行交叉測試(避免編程人員測試自己的程序)。這一階段結束后,進入軟件生存周期的測試階段,對軟件系統進行各種綜合測試。測試工作由專門的測試組完成,測試組設組長一名,負責整個測試的計劃、組織工作。測試組的其他成員由具有一定的分析、設計和編程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人數根據具體情況可多可少,一般3~5人為宜。
4.軟件測試文件
軟件測試文件描述要執行的軟件測試及測試的結果。由于軟件測試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同時也是設計軟件開發其它一些階段的工作,對于保證軟件的質量和它的運行有著重要意義,必須把對它們的要求、過程及測試結果以正式的文件形式寫出。測試文件的編寫是測試工作規范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測試文件不只在測試階段才考慮,它在軟件開發的需求分析階段就開始著手,因為測試文件與用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設計階段的一些設計方案也應在測試文件中得到反映,以利于設計的檢驗。測試文件對于測試階段工作的指導與評價作用更是非常明顯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已開發的軟件投入運行的維護階段,常常還要進行再測試或回歸測試,這時仍須用到測試文件。
(1)測試文件的類型
根據測試文件所起的作用不同,通常把測試文件分成兩類,即測試計劃和測試分析報告。測試計劃詳細規定測試的要求,包括測試的目的和內容、方法和步驟,以及測試的準則等。由于要測試的內容可能涉及到軟件的需求和軟件的設計,因此必須及早開始測試計劃的編寫工作。不應在著手測試時,才開始考慮測試計劃。通常,測試計劃的編寫從需求分析階段開始,到軟件設計階段結束時完成。測試報告用來對測試結果的分析說明,經過測試后,證實了軟件具有的能力,以及它的缺陷和限制,并給出評價的結論性意見,這些意見即是對軟件質量的評價,又是決定該軟件能否交付用戶使用的依據。由于要反映測試工作的情況,自然要在測試階段內編寫。
(2)測試文件的使用
測試文件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驗證需求的正確性:測試文件中規定了用以驗證軟件需求的測試條件,研究這些測試條件對弄清用戶需求的意圖是十分有益的,
b、檢驗測試資源:測試計劃不僅要用文件的形式把測試過程規定下來,還應說明測試工作必不可少的資源,進而檢驗這些資源是否可以得到,即它的可用性如何。如果某個測試計劃已經編寫出來,但所需資源仍未落實,那就必須及早解決。
c、明確任務的風險:有了測試計劃,就可以弄清楚測試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了解測試任務的風險有助于對潛伏的可能出現的問題事先作好思想上和物質上的準備。
d、生成測試用例:測試用例的好壞決定著測試工作的效率,選擇合適的測試用例是作好測試工作的關鍵。在測試文件編制過程中,按規定的要求精心設計測試用例有重要的意義。
e、評價測試結果:測試文件包括測試用例,即若干測試數據及對應的預期測試結果。完成測試后,將測試結果與預期的結果進行比較,便可對已進行的測試提出評價意見。
f、再測試:測試文件規定的和說明的內容對維護階段由于各種原因的需求進行再測試時,是非常有用的。
g、決定測試的有效性:完成測試后,把測試結果寫入文件,這對分析測試的有效性,甚至整個軟件的可用性提供了依據。同時還可以證實有關方面的結論。
(3)測試文件的編制
在軟件的需求分析階段,就開始測試文件的編制工作,各種測試文件的編寫應按一定的格式進行。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