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倉儲子系統
1、業務流程分析:
制造部倉儲業務內容主要包括對庫存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生產用物料以及設備備件等的出、入庫、盤點、日常報表、庫存分析等進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2、業務處理說明:
A、 采購物料驗收入庫:采購收貨時,收貨員需要在收貨管理模塊錄入收貨信息,在系統實施過程中,收貨員不需要系統打印收貨單,由收貨員手工填寫《材料驗收入庫單》收貨信息部分內容然后將單據送交質量檢驗人員進行來料檢驗,質量檢驗員檢驗完成后需要在質量檢驗模塊錄入相關檢驗信息,然后同樣需要手工填寫《材料驗收入庫單》質量檢驗信息返回收貨員,收貨員根據物料質量檢驗結果作出如下處理:
1、合格入庫:經判定合格的物料由收貨員持《材料驗收入庫單》通知庫房管理員進行實物入庫,庫房管理員入庫后需要手工填寫《材料驗收入庫單》入庫信息內容然后在倉儲出入庫事務處理模塊作系統帳務處理,填寫完整的《材料驗收入庫單》分別送交財務、采購、供應商以及自己留存一聯備查,系統不用再打印入庫單。
2、不合格品處理:經判定不合格的來料,收貨員需要在采購退貨模塊生成退貨單并由系統打印出來,連同《材料驗收入庫單》一起返回給供應商,同時留存一聯備查。
B、 生產領料:凡是生產領料的出庫,由生產調度人員在生產調度模塊生成生產指令和相關配料表、條形碼后由系統打印出單據交庫房和生產單位進行實物交接,庫房管理人員根據交接情況直接在倉儲管理系統出入庫處理模塊作帳務處理,系統不再打印生產出庫單。
C、 生產完工入庫:作業單元產品生產完工后,首先應經過技術質量部門有關人員對每件產品進行質量檢測并將檢驗結果信息在質量管理模塊中輸入系統同時將產品條形碼掃描進入系統,檢驗合格并完成包裝的成車由生產線物料員按條形碼掃描產品明細進入生產進度維護模塊,生產指令完工后通知成車庫房管理人員辦理入庫手續,庫房管理員按實際合格產品條形碼掃描進行入庫帳務處理。完成后由系統打印完工產品入庫單返回生產線物料員,成車庫存管理將按產品條形碼明細進行管理(包括總賬和明細記錄)。
D、 銷售發貨:由銷售員通過銷售管理模塊生成并打印《銷售發貨通知單》交成車庫房管理員作實物出庫和帳務處理,庫房不再打印發貨單。
E、 客戶退貨:先由銷售員通過銷售管理模塊生成并打印《客戶退貨單》并經過質量檢驗判定后交庫房作實物和帳務處理,庫房不打印退貨單。
F、 零星入庫:凡是涉及其他零星物料入庫事務,由入庫人手工填寫《物料入庫單》原則上經質量判定合格后直接將實物和單據交庫房管理人員做實物和系統入庫帳務處理,庫房不打印入庫單。
G、 零星出庫:凡是涉及其他零星物料出庫事務,由領料人手工填寫《領料單》經審核批準后直接交庫房管理人員做實物和系統出庫帳務處理,庫房不再打印出庫單。
H、 物料盤點:物料盤點采用循環盤點和年末凍結盤點相結合的方式。針對不同的物料定義不同的盤點周期,如定義A類物料要求每月循環盤點一次,B類物料要求3個月循環盤點一次,盤點過程通過帳、卡、物三一致的原則進行,首先根據系統帳面庫存檢查物料員物資收發卡片的結存是否一致,然后檢查帳面數據與實物數量是否相符,分析盤點差異原因,并按時編制盤點報告經審核批準后交由系統錄入員作系統盤贏盤虧出入庫處理。
3.3.6 產品數據管理子系統
業務功能分析
A. 物料信息定義:技術質量部有關部門需組織人員對涉及到公司所有的物料進行編碼、分類及確定其它物料屬性,如統一名稱、單位、物料來源、ABC分類、計劃價格、提前期等,并將物料有關信息錄入系統。編碼及分類原則由公司各部門有關人員協定。
B. 產品結構定義:技術質量部有關人員需要將涉及到公司所有生產產品定義其產品層級結構,即上一層次物料由哪些下一層次的物料組成,同時確定單位產品的用量以及物料工藝路線、加工中心信息等,并將有關信息錄入系統進行維護。
C. 查詢及報表:這部分業務系統需求主要包括物料信息查詢、產品結構查詢、物料用途查詢,系統提供順查、反查、多級、單級查詢,同時提供產品結構報表的打印以便核對。
3.4.7 質量管理子系統
業務功能分析
質量管理的活動基本覆蓋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從供應商認證、采購物料的檢驗入庫(IQC),產品的生產制造檢驗(PQC)到產品銷售發貨(FQC)都貫穿了質量管理活動。質量管理的業務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A.來料檢驗:質檢人員接到庫房暫存組送交的《材料收驗入庫單》對來料進行檢驗,根據檢驗結果作出質量判定處理,將檢驗有關信息手工填寫《材料收驗入庫單》。同時在質量檢驗模塊記錄有關檢驗的詳細信息,檢驗單系統不打印,空白檢驗單可通過系統打印也可以印刷使用,建議印刷單據。
B.產品(在制品)檢驗:質檢人員根據《產品(完成車)檢查表》上有關檢驗項目逐一對產品進行檢驗,記錄檢驗結果和判定結果,檢驗完成后將該單返回系統錄入人員進行信息錄入。
C、銷售發貨檢驗:質量檢驗人員在產品發運裝箱過程中對發出產品進行質量檢驗,檢驗完成放行后將檢驗信息輸入質量檢驗模塊備查,質量檢驗人員需要在《產品發運單》上簽字放行,不需要填寫其他單據,發貨檢驗信息不用系統打印,空白檢驗單建議印刷。
D、質量標準定義:技術質量部有關部門人員需確定公司物料在不同檢驗事務中的檢驗項目以及質量標準,以指導質量檢測人員根據標準進行檢驗并對結果進行判定。在質量基礎設置模塊將有關信息錄入系統。
3.3.8 技術服務子系統
1、業務流程分析:
技術服務主要對產品售后技術服務活動進行記錄和控制,從而幫助用戶提高售后服務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所有客戶售后服務活動的歷史記錄,包括售后服務費用的結算處理、產品三包期的鑒定、維修和費用結算、維修用備件、配件訂單、發貨、退貨、結算等業務處理、產品質量故障原因分析等各種管理性報表。
3、 業務處理說明:
A. 零件采購計劃:技術服務部不做零配件采購計劃,維修專用件計劃由計劃員通過系統提供的訂貨點法模塊處理。
B. 零配件銷售訂單:技術服務有關人員接到客戶實際的《技術服務申請》(需要統一并規范格式),原則上應對所有客戶的《技術服務申請》進行鑒定并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凡是經確定需受理的《技術服務申請》產生的零配件需求均通過零配件銷售訂單模塊處理,訂單控制跟上述成車銷售訂單的處理模式一樣。經確定不需受理的《技術服務申請》系統不做任何處理。訂單進入系統后的信息不能被修改,如果該訂單在未進行發貨的情況下需要調整,處理方式是將原有訂單作廢,將變化后的客戶需求重新生成一份新的銷售訂單;如果該訂單的一部分已經進行發貨處理,未完成部分客戶需要調整的話,則原有訂單不再執行,由相關人員在系統將該訂單關閉(置為完成狀態),需要調整的未完成部分需求通過上述訂單處理流程重新生成一份新的銷售訂單處理。如果錄入員在生成訂單后發現輸入錯誤需要修改,必須說明情況或提供相關憑證提出作廢申請,經核實后將原訂單作廢,并注明作廢原因,重新輸入一份新的配件銷售訂單。
C. 零配件發貨出庫和結算:技術服務科有關人員根據零配件銷售訂單結合當前庫存情況由系統生成《零配件發貨通知單》。憑《配件發貨通知單》到相應倉庫提貨,倉庫按實際出庫開具《發貨單》,發貨單必須注明零配件銷售訂單號,配件出庫后根據發貨方式不同可能還會產生一些發運單信息,財務人員根據發貨單、發運單開發票和作系統應收帳款處理;屬于缺料補發情況的零配件銷售訂單出庫,財務不做發票和應收賬款處理。
D. 零配件維修服務結算:維修服務完成后,技術服務部門應對客戶返回的零配件作相關的品質技術鑒定,根據鑒定后的零配件處理結果作零配件退庫和系統帳務處理,《退庫單》需注明退庫原因,如三包期內的零件退庫/三包期外的零件退庫等。然后需要根據退庫單的實際入庫數量由相關人員在三包管理模塊里面生成《維修服務結算單》,主要包括客戶技術服務實際發生的零配件費用和其他維修費用信息。財務部門根據《維修服務結算單》的費用作相應的客戶應收賬款調整。
四、總結
通過需求分析,對A企業ERP系統的需求已經明確,該需求也反映了A企業希望實現以物流為核心的ERP系統的實際情況?紤]到A 的實際情況以及以前的信息化基礎,建議整個ERP系統分三階段加以實施。第一階段主要實施以基礎數據管理、庫存管理為核心的部分系統模塊,包括系統管理、基礎數據設置、物料基本信息維護、產品BOM管理、倉儲管理相關模塊是第一階段實施的重點和主要范圍。也是ERP系統實施最基礎也是最為關鍵的部分。
考慮生產領料出庫手工作業對庫房工作量的影響以及成車入庫產品條形碼明細信息記錄,建議在第一階段可以實施生產管理以及條形碼管理某些系統模塊,比如生產排期、生產指令調度以及生產配料、進度控制、成車完工入庫的條形碼掃描入庫等模塊,估計實施周期大約4-6個月。在第一階段成功實施的基礎上,第二階段建議實施采購訂單、采購收貨、質量管理、銷售訂單、銷售發貨管理、配件訂單、配件銷售和三包結算等業務層面上的處理,如果企業業務管理模式比較成熟的話,估計整個實施周期大約3個月時間,但是由于需要同第一階段系統有一定的整合時期,因此系統需要3個月穩定期,在基于業務層面的系統實施成功后,第三階段建議納入MRP計劃管理,主要包括MPS/MRP/CRP等業務模塊的處理,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基礎水平。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