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軟件公司實施配置管理,已經取得了很多進步,也提高了軟件的質量。但是對于軟件配置管理,有很多公司對它的理解比較模糊,或者在真正的配置管理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誤區。從專家們的討論中,我們了解到國內的軟件配置管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誤區。
誤區一:版本控制=軟件配置管理
也許很多人不承認自己對于軟件配置管理的理解局限在版本控制上,但在具體實施配置管理的過程中,就只見版本控制,而不見真正的配置管理。其實版本控制只是配置管理最基本的層次和功能。當然只有進行了版本控制,其他的功能才可能會逐漸提升。就是一個基本的版本控制,在部分軟件公司中也并不是一個非常正規和完善的過程。
這種問題,歸根到底在于軟件公司對軟件開發流程的管理在意識上不夠重視。國內軟件企業的開發管理不是很規范,即使在大的軟件公司里面,項目組對于開發管理的關注也是有限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由于開發管理中資源的不足,比如:資金的缺乏(導致不能購買功能齊全、價格昂貴的商業產品)、人力資源(不能招聘專業的配置管理人員),因此不能在公司內部實施體系化的配置管理。
誤區二:編碼水平最差=配置管理員
配置管理人員是配置管理具體實施的人?梢哉f公司制定了配置管理的流程和規章只是配置管理實施的基礎,而真正配置管理能否實施,能否有效,關鍵在于從事配置管理的人員。但國內的一個誤區是:在選擇配置管理人員的時候,是尋找開發團隊中編碼水平最差的人。比如張三寫代碼不行,測試也不行,那就只好去從事配置管理工作了。
谷煉對此深有體會。谷煉有在日本Rational和國內在配置管理領域工作的經歷。相比國內低水平的配置管理人員,國外公司一般都由有豐富編程經驗的人擔任軟件配置管理人員,有的時候配置管理部分的工作職責直接由開發經理擔任。配置管理人員的級別也相當高,被認為是項目經理的左右手,拿的是雙薪。
其實一個SCM人員的責任相當重大,一個團隊所有的代碼、文檔都由其負責,國內處于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認為一個什么都不懂的人擔任,才能保證這些代碼文檔的安全。
當然國內也不泛重視配置管理的公司。據傳說華為就非常重視軟件配置管理,除了設置CTO、CEO,好像還設置了一個CMO(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ficer,或者叫配置經理)。
誤區三:采用配置管理工具=有效的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工具在軟件配置管理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工具的支持,實施一個完整合格的配置管理是不可想象的。也許正是因為工具的重要,造成了很多軟件公司對于工具的迷信,以為只要部署了配置管理工具,尤其是專業商業工具,就自以為建立了配置管理體系。
使用好的工具并不能代表就能實施好配置管理。因為工具就是工具,工具不能代替管理。否則為什么總是說配置“管理”而不單單說配置“工具”呢?一個成功的配置管理工具實施,需要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規范的軟件開發流程;二是合格的配置管理參與人員,這里的配置管理參與人員包括了配置管理員、開發人員、項目經理等。
對此,鄧小年認為:“無論怎么樣,沒有流程和規范地使用工具,那么再強的工具也沒有靈魂。比如簡單的一個check in操作,不同的人用起來可不一樣。有人修改后,進行build,然后check in;有人修改后,進行build,并簡單的測試再check in,也有人修改后馬上check in,……可看出不同的人使用工具的同一操作有不同的后果!
(責任編輯 火鳳凰 sunsj@51cto.com TEL:(010)68476636-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