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過程改進戰略策劃
--------------------------------------------------------------------------------
作者:Frank Koch、 Emanuel R. Baker 博士 [2003/06/20]
介紹
如果我們把軟件過程改進看作一個項目,象其他項目一樣,它也要有一個好的計劃,這個計劃不但要滿足公司的商業目標,還要包含過程改進戰略和具體的實施步驟(子項目)。 軟件過程改進非一日之功,急于求成必將導致失;因此,如果不進行系統的戰略策劃而盲目進行過程改進,只會浪費時間和資金而不會取得好的效果。有了有效的戰略計劃,我們才能在這項長期的活動中獲得管理人員、開發人員和公司的所有者的理解和耐心的支持。
那么如何進行戰略策劃呢?本文介紹的兩位主任評審員開發的過程改進戰略策劃的方法,已經在很多軟件企業成功實施。其中應用的主要技術包括:戰略決策、優先級排序、過程改進與過程評審。
通常,戰略策劃由一個小組負責,小組里要包括參與了過程評審的人員以及其他策劃工作的受益人,另外高層經理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策劃的方式是在負責人的指導下以討論方式進行。實踐證明,以下步驟非常有效:
針對不同的改進點分別制定改進方案
方案評價
將改進方案排序
估計并制定實施的進度表
獲得管理層的承諾
具體介紹如下:
1 制定過程改進方案
評審結束后,策劃組要對評審結果進行分析,篩選出十個左右的改進點;然后將每個改進點都作為一個改進項目,分別制定兩到三頁的改進方案。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現狀的簡單介紹
改進方案介紹
預期收益
實施負責人
對成本、資源和項目周期的估計
方案中還應該說明建議使用的實施方法,例如是否進行試用等。估計成本時要包括:過程定義的時間、試用期間人員培訓的成本、處理反饋意見的時間和重新試用的成本。
因為所有的改進工作不可能一次實施,所以接下來我們要確定各個改進項目的優先級,具體步驟如下:
2 評價各個改進方案
我們怎么確定改進活動的優先級呢?主要是通過考察三方面的因素,即:對商業目標的影響、風險和在CMM中的定位。
有些公司還會對各方案進行成本/收益分析(例如,考察投資回報率),但是1級或2級的企業往往沒有充分的歷史數據,因此無法準確估計過程改進的無形收益;4級和5級的企業通常就能作到這一點,3級的企業也有可能作到。
2.1 對商業目標的影響
對商業目標的影響是指某項改進工作對總體的戰略目標的影響。
首先,策劃小組要和主管的高層經理進行討論,明確公司商業目標、并分析確定決定商業目標能否實現的5-7個關鍵成功因素(CSFs)。如果公司沒有明確成文的商業目標,小組的首要工作就是確定商業目標;如果商業目標已經非常清楚、明確,并且形成了文檔,策劃小組的核心工作就是分析關鍵成功因素并每個關鍵成功因素確定權重。
接下來,我們要對每項改進活動進行分析,按其對每個關鍵成功因素的貢獻進行評分,然后將結果進行加權平均,作為最后比較的一個依據。
2.2 風險因素
風險是指實施改進工作的困難程度,我們要考慮實施某項改進是象賭博一樣冒險么?結果是不是有一定的可預測性呢?通常,風險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項目的規模、結構的問題和技術。
項目規模風險,是指實施的人工成本,一般人工成本越低風險越小。
結構方面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因素
參與該項目開發的功能組的數量
項目的復雜程度
制定解決方案的人員在該過程域的經驗是否豐富
對改進中帶來變更,預期存在抵觸行為
技術風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需要改進的軟件工程過程的成熟程度
能否獲得充分的新技術方法的培訓
工具和其他支持條件的成熟程度
2.3 CMM中的定位:
是指某一改進活動對達到更高能力成熟度等級的貢獻。權重是按照KPA所屬的能力成熟度等級來確定,比較簡單。我們可以初步確定:目前所處等級的下一個能力成熟度等級的KPA權重最大且相等,其后按順序遞減。各改進點的分值按其對個KPA的影響確定,有些改進點可能影響多個KPA;另外需要注意,各個改進點對某一個KPA的影響總值不能超過100%。
接下來,我們還可以根據評審結果將下一個成熟度等級的KPA進行劃分,看看哪些更重要。評審中,大家達成共識認為對組織影響最大的問題所對應的KPA應該獲得較高的權重。
3 對改進方案進行排序
進行了以上分析之后,我們按照分值對各個改進方案進行排序,總分的計算方法如下:
總分=(權重1)(對商業目標的影響)+(權重2)(風險)
+ (權重3)(在CMM中的定位)
公式中的得分是按上面介紹的步驟進行處理得出的,權重主要是根據策劃小組成員的共識確定的,有些公司認為三方面的因素同樣重要因此賦予相同權重,也有些公司認為對商業目標的影響的重要性是在CMM中定位的的三倍,而風險因素是在CMM中定位的兩倍。
這樣,我們就基本建立了各個改進項目的優先級,分數最高的優先級最高。
4 估計實施的進度表
排序完成后,我們就要考慮各個改進點的依賴關系,根據優先級順序和依賴關系進行總體戰略策劃,并制定進度表。有趣的是,優先極較低的改進項目往往是優先級較高的項目的先決條件,因此在進度表中就應該靠前。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實施效果的影響和可視性。例如,對于1級的企業,管理層還沒有建立起過程改進的威信,過去給人的印象總是言行不一,那么就要選擇風險較低,大家都能看到且有不凡收益的改進項目,幫大家建立信心,即使這些項目優先級較低。
5 獲得管理層的承諾
下一步,我們要完成正式的計劃、提交管理層獲得認同和承諾。我們在上面說過,高層管理人員的參與確定關鍵成功因素是非常必要的,這里,我們要再次強調管理層的重要作用,因為他們要負責批準戰略計劃、授權啟動改進項目并且不斷重申對于過程改進的承諾。
過程改進的總體計劃通常包括:介紹(說明計劃的目標)、制定計劃時所使用的方法、對評審結果和推薦措施的總結,主要內容是各個改進項目的方案和策劃活動的結果。當然也應該包括:進度表、相關任務、負責人、項目運行指標以及所需的資源,如:人員、資金、軟件、硬件工具等。
管理人員評審和簽字批準,意味著管理層對改進活動人員和資源上的支持和承諾。
總結
通過以上的介紹,希望大家對過程改進的戰略策劃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成功的過程改進策劃是建立在以下的基本原則之上的:
過程改進與商業目標相結合
合適人員的參與
有效的策劃方法
積極溝通、思路共享
保持整體觀念
我們的很多客戶通過實施以上的方法,在評審結束后迅速、有效地實施了過程改進,他們對自己的決策滿懷信心、不斷向著更高的能力成熟度邁進。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