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mmary>
2/// Log類
3/// </summary>
4public abstract class Log
5{
6 public abstract void Write();
7}
8
此時EventLog和FileLog類的代碼應該如下:
1/**//// <summary>
2/// EventLog類
3/// </summary>
4public class EventLog:Log
5{
6 public override void Write()
7 {
8 Console.WriteLine("EventLog Write Success!");
9 }
10}
11/**//// <summary>
12/// FileLog類
13/// </summary>
14public class FileLog:Log
15{
16 public override void Write()
17 {
18 Console.WriteLine("FileLog Write Success!");
19 }
20}
21
此時我們再看增加新的記錄日志方式DatabaseLog的時候,需要做哪些事情?只需要增加一個繼承父類Log的子類來實現,而無需再去修改EventLog和FileLog類,這樣的設計滿足了類之間的層次關系,又很好的符合了面向對象設計中的單一職責原則,每一個類都只負責一件具體的事情。到這里似乎我們的設計很完美了,事實上我們還沒有看客戶程序如何去調用。 在應用程序中,我們要使用某一種日志記錄方式,也許會用到如下這樣的語句:
EventLog eventlog = new EventLog();
eventlog.Write();
當日志記錄的方式從EventLog變化為FileLog,我們就得修改所有程序代碼中出現上面語句的部分,這樣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此時就需要解耦具體的日志記錄方式和應用程序。這就要引入Factory Method模式了,每一個日志記錄的對象就是工廠所生成的產品,既然有兩種記錄方式,那就需要兩個不同的工廠去生產了,代碼如下: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