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功能測試10個步驟確保ERP系統的可靠性[2] 功能測試工具
步驟4:區分功能測試案例
在區分測試案例時,關鍵要記住,重要的業務功能必須在應用中才能發揮作用。由于每個企業具有獨特的業務需求,大多數企業即使完成了基本的或標準的實施,也無法上線。因為那些客戶定制的區域必須經過徹底地測試才能保證上線時功能的穩定。ERP應用的主要優勢之一就是能和現有的大機系統集成,來滿足必要的業務需求。再者,因為這些集成不是標準(非客戶定制)實施,它們必須經過嚴格地測試。
最初,要避免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測試相同的功能。開發團隊經常會強調一個應用應具有完美架構,可以靈活地讓用戶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完成他們的日常任務。關鍵在于要經常部署測試案例,確保需求驅動、user-path的覆蓋面。初期測試應該具有一些共有的特性:它們應該測試關鍵的業務功能。它們應該測試應用的關鍵業務流程。它們應該識別出經客戶定制過的ERP應用的測試區域。應用功能應該穩定,不在主要開發范圍之內。初期測試應該是冒煙測試的候選方式。
一旦初期自動化測試創建完成,并成功地運行后,測試目標通常會改變,測試包會擴張。這種擴張通常表現為在功能成熟之后,增加更多的測試到測試包中。還可以在應用問題區域,如和大機系統的界面中增加測試,從而對該區域展開持續地檢查。
步驟5:文檔記錄關鍵的業務流程 軟件測試
當記錄那些將要成為測試腳本的業務流程時,收集所有和測試案例相關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每個測試案例需要具備一份和被測業務區域相關的目的說明。測試案例的目的應該是和滿足一個需求或一系列需求有關。關鍵之處還在于,要文檔記錄下邏輯步驟,在整個系統中執行這些步驟可以實現測試的需求。由于使用測試案例可以衡量業務流程的成功與否,因此,文檔中應該指出,需要驗證哪些內容才能保證測試的成功。
除了為測試案例而展開的執行和驗證操作外,還需要在測試案例中成功地執行適用的數據值。這種數據可以是來自數據庫的主數據(master data)、或是能夠憑空增加的用戶創建輸入數據、或者在腳本創建之前被置入數據庫的準備數據。
步驟6:開發模塊化的測試組件
創建模塊化測試腳本是非常重要的。測試的模塊化能夠使開發人員創建單元測試(unit test),在整個系統完成之前,測試ERP應用模塊和模塊的定制項目。接著,被用于單元測試的模塊測試會移交給QA測試人員,他們會將模塊測試和測試包結合在一起,來滿足特定的測試目標。美科利提供一款最新的功能測試解決方案(即“業務流程測試”),它能幫助企業管理與業務組件和端到端流程驗證有關的所有測試案例。
步驟7:建立測試實驗室
建議建立一個QA測試實驗室,作為ERP應用的測試和調優整體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一個獨立的測試實驗室中運行測試的主要優勢在于,機器配置可以達到一種理想的狀態,因而減少了由于機器配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各類問題。此外,當模塊定制完成之后,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可以在新代碼發布之前,使用該實驗室來運行單元測試。
步驟8:掌握和利用“冒煙測試”
在大多數ERP應用中,不完善的發布浪費了大量的測試工作。通常,當開發團隊完成一個發布版本后將移交給測試團隊,接著展開為期數天的測試過程。而測試結果往往是軟件的發布版本存在重大的和根本的問題,不值得再進行深入地測試。不幸地是,當開發人員著手為該發布版本增加新的功能時,測試團隊已經浪費了幾天的時間去發現其薄弱之處。
改變這種情況的捷徑就是建立一種“冒煙測試”,它可以覆蓋關鍵的業務功能。冒煙測試結合了手動測試和自動化測試,可以在短時間內被創建和運行(通常在1個小時之內)。運行冒煙測試可以為開發團隊提供發布版本質量方面的快速信息反饋,幫助他們集中力量解決嚴重阻滯的問題,而不是一些新的特性。冒煙測試所利用的腳本可以從開發人員已經創建的單元測試中獲取。
步驟9:執行回歸測試
回歸測試包應該覆蓋關鍵的業務流程,應該在每個新的ERP應用版本發布時運行;貧w測試不同于冒煙測試注重測試核心的業務功能,它能更加深入地測試應用的功能。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由供應商和任何定制所帶來的應用更新都可能對應用功能和性能產生負面影響,必須在每次發布版本之后進行測試。
步驟10:分析缺陷和創建測試報告
ERP應用準備就緒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被識別的系統缺陷數量。在執行測試時,測試中產生的失誤必須被跟蹤和分析。一種穩固的功能測試解決方案應該能跟蹤和匯報所有存在于業務流程中的缺陷。測試團隊可以利用這類信息來衡量和管理缺陷是如何被優先級劃分、修復、重復測試和關閉的。
用全面的報告來完整記錄所有的測試流程和結果,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可以使測試團隊能正確分析測試結果,同時在未來測試中重復使用測試案例和腳本。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