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提供了一種用于構建故事的半形式框架;
在每個用例和所有描述層次中,用例都描述了錯誤情況的系統需求;
雖然本質上是一種功能分解技術,但用例已經成為面向對象軟件開發的一個流行元素;
用例提供了可以在其上處理其他項目信息的骨架:
項目經理根據用例進行估計和發布進度;
數據及業務規則制定人員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和所需用例聯系起來;
用戶界面設計人員可以進行設計,并將其與相關用例聯系起來;
測試人員可以根據用例中描述的成功和失敗情況構建測試場景(測試用例);
1.2 編寫用例容易出現的問題
用戶界面太多,用戶界面應屬于設計范疇,鼠標、按鍵等內容不應出現在用例中;
較低目標層次上的用例太多,無法展示系統將會給其最終用戶提供什么功能;
使用用例表示非行為信息,性能需求、業務規則等不要在用例中描述;
太冗長,最好在3~9步;
目標實現不完整,尤其是錯誤處理;
句子片斷,主、謂、賓盡量完整;
1.3 為什么使用用例模式語言
描述了用例的質量標志及其編寫過程,提供了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用例改進建議;在評審用例初稿和改進其質量的過程中,這個工具能起到很大作用。
1.4 什么是模式
模式是質量標志和策略;
1.5 使用模式語言時錯誤觀念
模式提供了一個關于其自身和模式內容的完整方法;只起補充作用
使用模式肯定會成功;
模式為老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只是經常出現的問題的通用可靠方案
模式適用于所有情況;僅是處于某種上下文中的問題的解決方案
1.6 模式組織
團隊組織:判斷和改進用例團隊組織方式的質量的模式;
過程:判斷和改進團隊用來創建用例的方法質量的模式;
編輯:隨著潛在需求的變化和編寫人員知識的增加,判斷和改進單個用例的質量;
結構模式用例集:判斷和改進用例集質量的模式;
用例:判斷和改進單個用力質量的模式;
場景和步驟:判斷和改進用力場景以及這些場景中的步驟質量的模式;
用例關系:判斷和改進集合中用例之間的結構關系質量的模式;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