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供如此生動的服務, 移動通信系統要能給終端用戶在無線裝置上提供接入互聯網的功能, 要能儲存、提取、管理、計算、結帳、下載軟件服務, 并使內容提供商能提供豐富的聲像多媒體內容, 形成廣大的個人化交互式服務環境。 而作為移動用戶, 可將手機視作虛擬機, 能隨時、隨地在適當的裝置上存取應用, 享受服務。 這確是一種時尚。
當前, 對于不同品牌的手機, 它們所用的平臺(指CPU和操作系統)各不相同, 由于采用不同的設計方案, 各設計之間缺乏兼容性, 操作系統和二進制代碼都不兼容。 當手機運行需要大量內存時, 特別是隨著接入互聯網, 手機用戶要求能使用個性化的 交互式應用軟件, 應用程序運行在虛擬運行環境下時, 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所以, 有必要建立一種標準的通用運行平臺, 達到在合適的成本下提供統一的交互式應用軟件運行環境。 但是, 除非該平臺是基于完全標準的器件, 否則是難以達到要求的。
標準的通用的運行平臺是滿足運營商, 軟件開發商, 和終端用戶三者綜合要求的解決辦法。 理想的環境必須具備以下性質:
(1)、平臺應提供二進制兼容性。 可執行軟件是二進制目標碼, 需要在處理器和應用軟件目標碼之間建立溝通;
(2)、平臺必須包括微處理器,或一個與微處理器機器代碼相離的通用機器碼仿真器;
(3)、平臺應包括帶有應用程序接口API及支持一致性圖形用戶界面GUI相應功能的操作系統。 API 是執行典型操作功能的軟件功能庫, 例如打開文件, 讀寫數據, 配置和管理內存, 處理事件, 顯示文檔和圖形等。 為使應用軟件真正做到可移植, 裝置上必須有公共功能集, 并讓軟件開發者能通過一致性API 擴展功能;
(4)、平臺不應要求過多的系統資源, 可移植性設備不應使成本上升太多;
(5)、平臺應對功率有高效率, 尤其考慮用電池供電的設備;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