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開發組織機構
傳統軟件的開發組織一般由分析員、設計員、程序員和測試員組成。對一個小的應用系統來說,一個熟練的開發人員,可能兼顧以上多個角色。但對CBSD來說,因為中間件開發與應用系統集成往往是分開進行的,因此整個開發過程由六個角色來完成,他們是:
中間件開發者 也是中間件供貨商,這些大多數是中間件中間件提供者。
應用中間件集成者 針對某應用領域將已有中間件組合成更大的中間件模塊或容器, 作為系統部署的基本單元。
應用系統部署者 將系統部署基本單元放入選定的平臺環境或基本框架中,完成軟件定制的要求。
開發平臺服務器供應商 提供服務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基本軟件。
應用系統開發工具供應商 提供中間件公共設施服務。
系統管理員 配置硬件、網絡和操作系統,監督和維護應用系統者。
這六個角色的工作專業性很強,要兼顧成為多面手很不容易。目前已形成中間件開放市場,而且還很火紅。這也是當今軟件人才大戰所遇的一個困惑。因此,在CBSD中,如何組織好開發隊伍尤為重要,必須按本企業所具備人才來組織。特別重要的是:開發初期必須選好標準框架,以及統一的開發指導方針,保證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各角色能隨時互相溝通。一般來說,CBSD的人員素質決定了中間件的重用率。
五、構造方法
傳統應用軟件的構造是用白盒子方法,應用系統的實現全在代碼中,應用邏輯和數據粘結在一起。而CBSD 的構造是用白盒子和黑盒子相結合的方法;谥虚g件的框架是用兩個概念來支持演變:第一個概念是中間件有很強的性能接口,使中間件邏輯功能和中間件模型的實現都隱藏起來。這樣,只要接口相同,中間件就可以被替換。
第二個概念是隱式調用,即在基于中間件的框架中,從來不直接給中間件的接口分配地址,只在識別中間件用戶后才分配地址。因此,中間件用戶只要了解接口要求和為中間件接口提供的引用后的返回信息 (該引用可能是一個中間件,也可能是一個中間件代理。對中間件用戶來說,中間件代理就是中間件,不用區分) 。中間件接口的信息并不存入中間件內,而是存入中間件倉庫或注冊處。這樣才能保證中間件替換靈活,并很容易利用隱式調用去重新部署中間件。由于中間件的實現對用戶透明,因此也使中間件能適應各種不同的個性化要求。為此,中間件提供自檢和規范化兩個機制。自檢保證在不了解中間件的具體實現時,就能獲得中間件接口信息。例如, JavaBean提供的自檢機制是Reflection和BeanInfo, 通過Reflection 可直接獲得Bean中間件的全部方法,通過BeanInfo可直接獲得中間件的許多復雜信息。
規范化允許不訪問中間件就可以修改它,如JavaBean提供的規范化是property sheet和customizer(定制器)。 通過property sheet提供一組簡單參數,修改Bean的屬性。復雜的修改由用戶通過定制器設置參數完成。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