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資產管理軟件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領域開始上演類似甲骨文“脫離SAP計劃”的一幕。 2月13日,美國“資產與服務管理”供應商MRO軟件公司推出“為信心而變換”計劃,宣稱為另一EAM軟件供應商Datastream的用戶提供資產管理系統轉換服務,由此使兩公司間的競爭達到白熱化程度。 據悉,Datastream系統公司于1月5日簽訂Infor收購Datastream的最終協議。根據協議條款,Infor以每股10.26美元的價格收購Datastream系統公司。預計整個收購到今年第二季度就可完成。 MRO正是瞅準此次收購的間隙而發起攻勢。根據MRO方面的說法,“收購Datastream的Infor公司專注于制造業和流通行業,而在能源、市政、石油天然氣和物業管理領域的大部分Datastream用戶可能對未來的技術支持和產品研發存在疑慮”,因此,針對部分有意向轉換系統的 Datastream現有用戶,MRO通過“為信心而變換”計劃為其提供新的資產管理解決方案。 記者在MRO中國網站上看到,該系統轉換計劃在中國市場已經展開,計劃有效期至2006年6月30日。 Datastream表態:轉換計劃不會構成威脅 針對MRO發起的這場客戶搶奪戰,Datastream大中國區總經理唐慶茂1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手的舉措不會給公司帶來威脅。 Datastream去年在中國取得了23%的增長,被Infor收購后,公司實力也將隨之獲得增強,“一夜間成了家One Billion級的公司”,所以對客戶的服務會更加有保障。 “其實幾年前MRO就曾發起過對Datastream的惡性收購”,唐慶茂告訴記者,不過收購沒有成功。據他介紹,MRO當時就推出過類似眼下的搶奪客戶活動,但收效甚微。 Infor大中國區總經理龔偉豪則向記者表示,公司的每一次收購都會出現類似的競爭現象,至于是否會對用戶產生影響,這要看收購的目標是什么。Infor公司對Datastream的收購是一個互補關系,收購后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還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軟件轉化需要高昂的成本,而且重新實施的系統的周期也比較長。她建議現有用戶在Datastream被收購整合后遇到意外變化的情況下,一種較為經濟可行的方法是和Datastream的本地服務商及合作伙伴取得聯系,從而保證系統的正常應用。 競爭日趨激烈,EAM和ERP融合成趨勢 中國龐大的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為EAM產品帶來了廣闊商機,國外EAM廠商對中國資產管理市場越來越為重視。目前,在中國EAM領域,國際廠商占據著大部分的市場。EAM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競爭也日趨激烈。 “MRO和Datastream兩家在中國都是做高端用戶,而且只限在石油、電信等少數行業,沖突在所難免”,談到MRO掀起的Datastream系統轉換計劃,國內EAM廠商---金算盤的市場人員這樣評價說道。 據悉,在2004年之前,國內管理軟件廠商還很少參與到EAM市場的競爭中來。金算盤在2004年自主研發出了資產管理軟件eAM,“只有國外廠商爭食我國資產管理信息化市場的格局從此改觀”。另據記者了解,用友在此前也和國外的IFS公司組建了合資公司,為一些行業用戶提供企業資產管理解決方案。 “我們一開始就確定走差異化策略,從國外廠商還未涉足的政府事業單位入手參與到國內資產管理改革中來,同時開發出了適合各行業運用的“通用型”產品”。據金算盤方面介紹,目前國外廠商也開始準備進入到電子政務中來,但金算盤已搶先贏得了優勢,成為與國外廠商相抗衡的重要力量。 最后,對于國內EAM市場的發展趨勢,該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國資產管理信息化已開始進入成長期,競爭不單在石油、石化和電力、通訊等資產密集型行業進行,接上來會在更大的范圍內展開競爭。同時,EAM要取得更多中國用戶的廣泛應用,其和ERP的融合是一個必然趨勢。
(責任編輯:城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