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個性化軟件產品的工作流程
王輝(轉載自賽迪網)
2004年02月05日
1. 前言
1.1.個性化產品情況
軟件產品已經基本成型,已經有一個以上的用戶在使用。
軟件產品不是通用軟件,用戶的大體功能相同,但都有用戶個性的需求,并進行個性實現。
1.2.優劣分析
優勢:
1.不是通用軟件,而是對不同用戶進行個性實現,使系統盜版的可能性降低。
2.由多個用戶提出需求,以業務驅動技術進行實現,良好的需求用戶共享,可以保持系統的先進性。
3.核心部分已經完成,從用戶提出需求到系統上線,實施時間短。
劣勢:
1.很容易對于用戶需求使有快速開發方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測試由于時間緊急、測試數據不完整等原因測試達不到質量要求,使系統穩定性不足。
2.統一版本管理困難,一線人員最怕升級,不知升級后會有什么問題。
3.由于用戶的增多工作戰線會拉的長,易形成救火隊組織。分工不明確,到最后可能開發團體每個人是工程人員,也是開發人員還是測試人員,事情混雜,不能專心一個時間內做一件事情。
1.3.目的
根據以上情況及個人經驗制訂出以下工作流程。
2.工作流程
2.1.名詞定義
個性化需求:單獨為某一個用戶個性所做并不涉及系統核心(委托,轉換,清算,初始化)的需求,需求的失敗編程影響只提實現需求實現代碼內,不應有連鎖影響。
系統需求:涉及系統核心(委托,轉換,清算,初始化)的需求(含由于單一用戶提出的涉及核心的需求,因他個性的需求修改核心,會影響其他用戶)。
2.2.個性化需求流程
1.用戶工程人員提出需求文檔及要求
2.系統開發負責人了解情況后進行分析,如果決定開發進行下一步,否則告訴需求提出人需求被拒絕。
3.對需求進行統一編碼
4.安排相關人員開發,測試人員為用戶工程人員。
5.在緊急或外部開發方式情況可以由工程人員開發,用戶直接測試。
6.測試流程按部門〈測試流程〉進行。
7.測試通過,需求放在〈功能列表〉
8.安排人員更新〈用戶手冊〉
2.3.系統需求流程
1.用戶工程人員或相關人員提出需求文檔及要求
2.系統開發負責人進行內部討論相關性后,如果決定開發進行下一步,否則告訴需求提出人需求被拒絕。
3.對需求進行統一編碼,對需求編寫測試案例
4.安排相關人員開發,安排測試人員
5.測試流程按部門〈測試流程〉進行
6.測試通過,需求放在〈功能列表〉
7.安排人員更新〈用戶手冊〉
2.4.系統升級及新增功能發布流程
1.對于個性化升級在測試完畢后對個性用戶進行升級
2.系統統一升級在每月的月中進行
3.新增功能信息在每月的月中同系統統一升級一起發布
4.緊急BUG問題系統升級可以隨時
5.用戶負責人對用戶進行的程序升級必須記錄在〈用戶維護記錄〉中
6.〈用戶維護記錄〉系統負責人每月必須進行一次審核
3.附錄
3.1.簡明需求
* 表示必須
1 *需求提出人(公司、個人)及聯系方式(電話、MSN等)
2 需求提出的假設(為什么提出本需求,用于解決什么問題,由此可以更深入明確及理解需求)
3*需求的編號(由系統負責人統一編碼,編碼人將本號碼放在程序第一行)
4 *需求的具體要求
1)輸入內容(界面的位置在是業務管理還是系統管理,是新加FORM還是在某上FORM上修改)
2)輸出內容(通過什么查詢到結果,是如果是表要說明表記錄和字段變化,如果是界面說明輸出項)
5需求實現驗證人(本需求驗證人必須明確,最好是需求提出者是驗證人)
6*其他
1)實現代碼時的提示(那個代碼可以復用)
2*)時間完成要求
3)技術支持人
4)業務支持人
5)相關文檔(具體的法規)
3.2.測試流程
1.程序員完成自測試,對測試人員進行需求和功能講解(可選:提交相關《需求說明書》),測試人人員進行桌前程序運行檢查,如果檢查成功下入一下步,否則修改程序。
2.程序員提交程序(相關安裝及使用說明)、功能列表(推薦提供《測試案例》))給測試人員進行確認測試。
3.測試人員在相應的測試時間內完成《測試BUG報告》,中間如果有重大不可測試問題,程序員提供緊急技術支持,在2小時內解決問題,否則結束測試進入第一步。
4.程度員在相應的時間內根據《測試BUG報告》修改程序,添加修改人及時間。
5.提交修訂后《測試BUG報告》和新程序給測試人員時行回歸測試,測試完畢后進入回歸測試,添寫確認人及時間。
6.如果BUG數多于五個,循環進入第一步,否則進行下一步。
7.測試人員添加《功能列表》的測試確認人與時間。
8.發布新版本給用戶進行驗收測試,測試后由安裝或技術支持人員添加用戶確認人及時間(推薦用戶簽字完成《功能確認書》。
3.3.功能列表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