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近40年里,互聯網高速蓬勃發展,已經進入到了千家萬戶,成為當今大多數人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據最新統計,互聯網在美國的普及率已經達到82%,08年中國互聯網用戶的總數量也首次超過美國,以約2.44億人的規模,成為世界第一大互聯網用戶國。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兩個問題始終擺在人們面前,第一,互聯網發展有沒有規律可循?第二,互聯網的最終結局是什么?從2005年開始,網絡經濟領域陸續涌現出的web2.0、長尾理論、維基經濟學、海星組織等概念和理論,都從不同方面探討和描述了互聯網的一些發展規律。這些理論和現象是否真正解釋和代表了互聯網發展的未來,對此,本期“專家看臺”采訪了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威客理論和互聯網進化論創始人之一 劉鋒。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劉鋒和他的團隊詳細研究了互聯網進化規律,并最終繪制出世界第一張互聯網虛擬大腦結構圖,他將與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觀點和研究成果。
記者:研究互聯網進化論有什么現實意義?
劉鋒:通過對人類發展史和互聯網發展史的研究,我們試圖發現互聯網進化的規律,這些規律將可以使我們預測互聯網下一步的發展動向。這會對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技術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會使中國在互聯網領域逐步走到世界的領先地步。三年以來的研究,我們越來越有信心認為我們已經很接近于這個目標,互聯網進化論的發現還將對其他學科起到推動作用,如系統科學,人體工學,知識管理,神經學等。這是個很大的工程,我們還在努力中。
記者:您認為互聯網發展的規律是什么?它的發現過程是怎樣的?
劉鋒:從互聯網大量的現象中我們發現互聯網起源和進化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人類大腦的充分聯網,這一目標產生了強大的拉動力,不斷引導互聯網向前發展,這就是互聯網發展的規律;ヂ摼W進化的最終結果是,第一,實現人類大腦的充分聯網。第二,形成一個與人類大腦高度相似的互聯網虛擬大腦。
我可以給你簡單解釋一下互聯網進化論和互聯網虛擬大腦的發現過程:
從人類的發展史看,人類的進步就是器官不斷延長和連接的歷史。棍棒延伸了雙臂,石頭延伸了拳頭,汽車延伸了雙腿,望遠鏡延伸了眼睛,電話線延伸了耳朵,公路、鐵路使人類四肢最終實現聯網。從1837年英國人庫克獲得了電報機專利到20世紀50年代數據通信的產生,從互聯網的誕生到博客,威客,搜索引擎的出現。歷史表明人類大腦的延伸和聯結一刻也沒有停止。
2005年7月我們在提出威客理論時發現了電子公告牌分離的現象,即從1983年電子公告牌至少分離出新聞類網站,電子商務類網站,博客類網站,智力互動問答網站(威客),digg類網站,換客類網站,維客類網站, SNS類網站,搜索引擎類網站等九個方向的互聯網創新應用,這種分裂現象孕育了互聯網虛擬神經元的出現
2007年4月我們在繪制威客地圖時,發現了大腦映射和互聯網虛擬神經元的存在,我們知道互聯網進化的終極目標是使人類的大腦充分聯網,但是目前互聯網不可能通過物理手段直接將線路和信號接駁到人的大腦中;ヂ摼W進化到這一階段產生的解決辦法是用大腦映射(brain mapping)作為緩沖[3],即將人腦的功能映射到互聯網中。

如果我們將電子郵件的通訊功能和博客中的用戶訪問記錄功能也描繪出來,這一圖形與人類大腦神經元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因此我們將大腦映射定義為互聯網虛擬神經元,

2007年7月我們參加了某部委的信息系統研討會。在此次會議上相關部門提出了在土壤,河流,空氣中安放傳感器,及時將氣溫,濕度,風速等數據通過互聯網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形成報告供決策使用,聯想到互聯網虛擬大腦神經元模型,我們認為這正是互聯網虛擬軀體感覺神經系統的萌芽。
2007年9月我們對一家風景區景象視頻實時采集的互聯網項目進行研討。這個項目是在中國若干著名的風景區內安裝攝像頭和錄音器,將風景區影像和聲音傳送到互聯網服務器中,經過處理,這些信息將呈現在旅游網站,旅館和交通售票點旁的顯示器中供旅游者查看。此后我們還注意到一些互聯網視頻服務商開始提供監控家庭,辦公室,工廠安全的服務。我們認為這些項目代表了互聯網虛擬視覺和聽覺系統的萌芽。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