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不會擁有噴氣背包、飛行汽車或藥丸式食物,但我們至少還有互聯網、高清電視和iPod,這些高科技產物讓 21世紀的生活變得更為便利和滋潤。說到這里,一個問題出現了——未來的科技產品會
在什么地方出現?這就是“世界十大科技城市”排行榜出爐的原因,其中一些城市正讓我們的夢想成為現實。這些上榜城市分別位于北美、遠北地區、亞洲以及之間的一些國家。它們不但在技術研發領域走在世人前面,人口密集程度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世界十大科技城市排行榜榜單如下:
第十位:以色列特拉維夫
據統計,四個從事高科技行業的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人出自特拉維夫。大量人才的涌入對它的發展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成為世界頂級科技城市之一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特拉維夫被譽為以色列的文化之都,它的人口年齡相對比較年輕,同時也是一座“不夜城”。由于存在這兩個因素,特拉維夫得以擁有大量風險資本和啟動資金,其籌集速度更是令人羨慕不已。
令人關注的是,美國微軟公司似乎對這座城市情有獨鐘,他們正打算在特拉維夫創建一家新的研發中心。據統計,特拉維夫的人均上網時間要超過以色列其它任何城市。在未來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座城市勢必擁有更大的發展勢頭。
第九位:德國慕尼黑
德國有近乎65%的人使用寬帶,這一比例在歐洲是最高的。慕尼黑被譽為德國的高科技中心。2003年,這座城市上演了驚人一幕,促使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 ·鮑爾默急忙乘飛機駕臨慕尼黑。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原來,慕尼黑打算將他們的1.4萬臺電腦的操作系統從Windows換成Linux。對于這樣一種做法,鮑爾默自然無法接受,并極力請求他們放棄這一打算,但他的請求并沒有改變慕尼黑人的想法。
2006年,慕尼黑一躍成為世界頂級科技城市之一。在慕尼黑的科技文化中,一些重要元素是不得不提的,其中就包括飛機場的無線網絡。有了這個無線網絡,人們在長途旅行中便可通過自己的因特網服務提供商(ISP)享受空中寬帶服務。
第八位:印度班加羅爾
在印度,35%的IT人才都在班加羅爾打拼,他們創造的收入在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占據了很大比重。班加羅爾的名牌工程院校數不勝數,可以源源不斷地為IT行業輸入新鮮血液。由于被班加羅爾IT行業的魅力所吸引,微軟、惠普、3M(明尼蘇達礦務及制造業公司)、Infosys(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等世界知名企業都在這里設立了辦事處。
作為頂級科技城市,班加羅爾被人們稱之為“印度的硅谷”。與很多城市一樣,無線局域網覆蓋率也是其科技文化的一面鏡子。除此之外,生物科技也是它的一個拳頭產品,印度有大約半數生物科技公司落戶班加羅爾。
第七位:芬蘭赫爾辛基
芬蘭人一貫喜歡安靜,閑聊時很少用大嗓門,但他們卻憑借一個手機品牌向全世界發出了怒吼,它就是諾基亞!爸Z基亞”三個字可能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它卻是一臺高功率的造錢機器。有意思的是,雖然喜歡安靜,但無論是從事高科技行業還是其它行業的芬蘭人,諾基亞都是他們的一個重要話題。事實上,赫爾辛基的人均手機擁有量已經超過日本或者美國,此外,芬蘭還自稱有70%的人使用互聯網。值得一提的是,赫爾辛基理工大學為高科技市場準備了數千名學生,而赫爾辛基本身也被譽為歐洲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對于這樣一樣安靜的所在,躋身頂級科技城市之列絕對可以讓它熱血沸騰。
第六位: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
西雅圖之所以被世人所熟知憑借的是兩樣東西,一個是科技公司,另一個則是咖啡店。眾所周知,比爾·蓋茨的科技帝國微軟就是從西雅圖發家的,它的辦公室遍布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更重要的是,蓋茨并不是唯一一個選擇西雅圖的人。西雅圖人經常在白頁電話簿(White Pages)上看到的另外兩家大公司便是Amazon.com亞馬遜網站和T-Mobile公司(德國國際移動運營商)。
從整體上說,西雅圖的科技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取得驚人發展,以至于涌入的移民數量接近5萬。在這樣一座科技觸角四處延伸的城市,居民可以毫不費力地享受無線網絡帶來的便利和快樂。在星巴克或者“西雅圖最佳咖啡”享受咖啡時,如果能夠網上沖浪,那絕對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星巴克和“西雅圖最佳咖啡”都是在西雅圖起步的,它們的咖啡館已經遍布這里的每一條街道。)在北美地區,西雅圖是24小時“在線”的城市之一,對于很多人來說,這無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第五位:美國硅谷
位于加州南部的舊金山灣區——包括圣何塞——是美國科技城市的一個黃金標準。上世紀70年代,由于大量電腦公司在這一地區研發硅材料的微芯片,人們給它換了一個形象而生動的名字,也就是現在如雷貫耳的硅谷。自此之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紛紛殺進硅谷,包括著名的英特爾、雅虎、惠普、Google(谷歌)和蘋果。由于這些大牌公司的涌入,硅谷居民無疑成為最大的受益對象,可盡情享受它們的研究成果——免費無線局域網讓他們在乘坐巴士時上網,觸摸屏地圖則幫助 “迷途羔羊”找到回家的路。
第四位:中國香港
在香港,你可以享受機器人侍應生提供的服務,而這不過是它雄厚科技實力和超前生活方式的一個例子罷了。香港擁有極高的手機覆蓋率,居民使用寬帶比例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也是最快的。為了鼓勵和刺激高科技產業發展,香港建立了一個被稱之為“數碼港”的高科技園區,園區內的公寓和商店全部被無線局域網覆蓋。
現在,很多創意和特效制作公司都已進駐這個高科技園區,它們均是香港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在香港,學生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和使用高科技產品,一些小學生每天早上都要用指紋掃描儀完成考勤——掃描結果被輸入學校的數據庫。憑借這些進步,香港最終成為一座世界級的科技城市。
第三位:新加坡
新加坡的總人口不到400萬,但它卻是一個“現在科技的烏托邦”。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免費使用無線寬帶。此外,政府還承諾在2012年之前將有線寬帶速度提高到每秒1個G。2008年,“移動貨幣”將成為法定貨幣,居民可通過電話、筆記本電腦和手表購買商品。新加坡的每一輛汽車都被強制使用了無線射頻識別標簽,收費數額取決于在確定道路上的行駛時間。眼下,惠普、富士、IBM和微軟這些跨國企業都已在這個現代科技的夢幻島安營扎寨,這一點不會讓我們有絲毫驚訝。
第二位:韓國首爾
三星和LG集團均位于首爾,它們是韓國強大手機制造業的領頭羊,這也就是為什么絕大多數首爾居民的手機速度是美國人的10倍。除了手機制造業外,首爾的另一個支柱型產業就是網絡游戲。半數以上的“韓國造”網絡游戲飄洋過海來到中國。在韓國,有大約一半的人是游戲玩家,他們定期在網上咖啡館回合,共享游戲樂趣。首爾大學開設的在線游戲培訓課程也頗受國人歡迎。此外,首爾還是世界上網絡覆蓋率最高的科技城市之一,當地居民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無線上網,甚至在地鐵上也是如此。
第一位:日本東京
東京是高科技生活方式的一個最典型例子,你可以在這里發現任何打上高科技烙印的東西,例如極富創意的小配件、新型手機、高速公共交通系統、先進的電子產品、個頭更小的微芯片以及數字衛生間。由于包括索尼、尼康和松下在內的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均在這里落戶,東京理所當然地成為日本最大的市場,從任天堂游戲機到愛普生打印機,你可以在這里買到任何你能想到的日本產品。在東京,絕大部分居民都是手機用戶。手機已經成為東京人生活的一部分,除了用來通話聊天、發短信和電子郵件外,手機還是他們的一個購物工具。而之所以如此便利的原因在于:東京人使用的寬帶在速度上要超過北美任何一個城市。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