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文件設計的過程
作者:周玲 來源:希賽網
文件設計指數據存儲文件設計,其主要工作就是根據使用要求、處理方式、存儲的信息量、數據的活動性,以及所能提供的設備條件等,來確定文件類別,選擇文件媒體,決定文件組織方法,設計文件記錄格式,并估算文件的容量。
文件設計的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文件的邏輯設計,主要在概要設計階段實施。它包括:
、 整理必須的數據元素。在軟件設計中所使用的數據,有長期的,有短期的,還有臨時的。它們都可以存放在文件中,在需要時對它們進行訪問。因此首先必須整理應存儲的數據元素,給它們一個易于理解的名字,指明其類型和位數,以及其內容涵義。
、 分析數據間的關系。分析在業務處理中哪些數據元素是同時使用的。把同時使用次數多的數據元素歸納成一個文件進行管理。分析數據元素的內容,研究數據元素與數據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根據分析,弄清數據元素的含義及其屬性。
、 確定文件的邏輯設計。根據數據關聯性分析,明確哪些數據元素應當歸于一組進行管理,把應當歸于一組的數據元素進行統一布局,產生文件的邏輯設計。
第二個階段是文件的物理設計,主要在軟件的詳細設計階段實施。主要工作有:
、 理解文件的特性。針對文件的邏輯規格說明,進一步研究從業務處理的觀點來看所要求的一些特性,包括文件的使用率、追加率和刪除率,以及保護和保密等。
、 確定文件的存儲媒體。選擇文件的存儲媒體,應當考慮以下一些因素。
·數據量:根據處理數據量,估算需要媒體的數量。數據量大的文件可選用磁帶、磁盤或光盤做為存儲媒體,數據量小的文件可采用軟盤做為存儲媒體。
·處理方式:處理方式有聯機處理和批處理。對于聯機處理, 多選用直接存取設備,如磁盤等;對于批處理,選用任何一種存儲媒體都可以。
·存取時間和處理時間:批處理對于時間沒有嚴格的要求, 因此對存儲媒體也沒有特殊的要求。實時處理最好選用直接存取媒體,如磁盤等,以滿足響應時間的要求。
·數據結構:根據文件的數據結構,選用能實現其結構的合適媒體及相應的存取方法。例如,順序文件可選用磁帶或光盤,而索引文件和散列文件則必須選用磁盤。
·操作要求:對于數據量大,執行時較少要求用戶干預的文件,應當選用磁帶媒體;而對于頻繁交互的文件,應當選用磁盤媒體。
·費用要求:在滿足上述要求的基礎上,應當盡量選用價格低的媒體。
、 確定文件的組織方式。根據文件的特性,來確定文件的組織方式。常用的文件組織方式有:順序文件(按記錄的加入先后次序排列、按記錄關鍵碼的升序或降序排列、按記錄的使用頻率排列);直接存取文件(無關鍵碼直接存取文件、帶關鍵碼直接存取文件、桶式直接存取文件);索引順序文件(B+樹);分區文件;虛擬存儲文件;倒排文件等。
、 確定文件的記錄格式。確定了文件的組織方式之后,需要進一步確定文件記錄中各數據項以及它們在記錄中的物理安排?紤]設計記錄的布局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記錄的長度:設計記錄的長度要確保能滿足需要,還要考慮使用設備的制約和效率,盡可能與讀寫單位匹配,并盡可能減少處理過程中內外存的交換次數。
·數據項的順序:對于可變長記錄,應在記錄的開頭記入長度信息;對于關鍵碼,應盡量按級別高低,順序配置;聯系較密切的數據項,應歸納在一起進行配置。
·數據項的屬性:屬性相同的數據項,應盡量歸納在一起配置;數據項應按雙字長,全字長,半字長和字節的屬性,順序配置。
·預留空間:考慮到將來可能的變更或擴充,應當預先留下一些空閑空間。
·子數據項:可把一個數據項分成幾個子數據項,每一個子數據項也可以做為單獨的項來使用。
、 估算存取時間和存儲容量(不要求)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